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3·15观点
用穿透式监管治理剧本带货乱象
作者:张文章

■张文章
  “黄金大亨”的福利是假黄金、“钻石女神”的馈赠是假钻石、“报恩船长”的礼物是“三无”产品。时下,一场以剧本为利器、以情感为陷阱、以算法为推手的剧本带货网络营销风潮正肆意收割消费者的信任。
  短视频已成为商业经营、内容消费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编造虚假剧本、混淆是非的内容也在一些视频中频现,不良商家将“黄金大亨家族内斗”“跨国富豪撒金致谢”等戏剧化情节与实时热点拼接制成剧本视频,通过跨平台传播的方式扩大影响,实现商业引流。由于算法系统对戏剧性内容的天然偏好,猎奇式剧本成为不良商家突破流量“红海”的利器,形成了“情感—流量—转化”的精准链路,诱导消费者在情绪高点进行非理性消费。
  虚假剧本带货的泛滥不仅暴露了技术伦理失序的暗流,更给数字时代的监管体系与市场规则带来严峻考验。这些虚假剧本将原本支撑网络市场交易的契约精神、质量认证、行政监管等信任基石逐一击穿。受限于各平台数据的独立性,虚假剧本传播无法回溯,传统监管方式难以有效溯源取证和追责查处。当“造假—暴利—逃逸”成为可复制的商业模式,诚信经营者就会沦为市场边缘人。斩断虚假剧本传播链,让造假售假者受到惩治,从源头扶正祛邪,重塑网络诚信,建立治理虚假剧本带货长效机制是当务之急。
  治理网络市场虚假剧本带货,应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体系,强化信息共享,用穿透式监管弥补因新技术应用产生的监管盲区,推动治理从事后追责转向全链预防、动态监控。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视频传播内容实时监控、准确感知,提升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事后信用回溯分析、多元运用。在技术支撑下,深入剖析和甄别网络市场各经营主体业务和行为的实质,实现对全链条经营主体的全流程监管,扎牢监管篱笆,将利用虚假剧本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利益链条上的不法者一网打尽。
  推动视频带货行业健康发展,除了加强跨部门协同监管,平台须负起主体责任,构建剧本审核模型与情感诱导预警系统,切断流量倾斜的利益链条。激活社会监督力量,建立消费者举报奖励与商家信用公示制度,培育第三方专业鉴真机构。只有各方联手筑牢诚信网络,才能让网络空间真正清朗起来,才能让每一笔交易都散发出诚信的温暖,才能不让消费者的善意一次次被算法算计。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穿透式监管治理剧本带货乱象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