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执法人员走访企业开展“三看三问”。
图二: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启动助农应急机制,助销包菜。
■吴鸿铭 本报记者 张文章
一段时间以来,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市场监管局深入践行“以真心换民心”理念,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精准对接民生需求、精细优化服务举措、精心护航产业发展。通过建立“需求清单+服务清单+成效清单”的工作闭环机制,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强劲的市场监管动能。
贴心服务零距离
为切实规范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使用,解决辖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送检不便的实际困难,翔安区市场监管局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理念,主动对接厦门市衡检站开展“计量惠民”服务活动。通过前期走访摸排、“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动员,精准组织辖区内餐饮单位、商超、药店及农贸市场等经营主体,于3月26日、4月1日分批次开展电子计价秤集中检定服务,实现家门口一站式检测。此次活动共检定用于贸易结算的电子秤120余台,有效保障市场计量准确可靠,维护公平交易秩序,获得经营者和消费者双点赞。
为贯彻落实质量强区战略、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翔安区市监局深入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吉士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辖区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实地走访。通过“三看三问”(看设备配置、看检测流程、看人员资质;问检测需求、问技术瓶颈、问发展建议),全面摸底企业实验室建设现状和检测能力水平。在走访过程中,双方围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理念,就建设区域性共享实验室的运营模式、技术标准、服务范围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初步达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合作共识。此次走访为下一步构建食品检测共享服务平台、降低中小企业质量管控成本、提升区域食品产业整体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帮扶解难题
针对食品小作坊从业人员普遍对新施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理解不到位等现实问题,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创新监管服务模式,采取“分行业、小班制”的精准培训方式,首期培训重点面向辖区面线、米粉类小作坊,第二期则针对糕点类生产主体,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实操指导”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实例,详细讲解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标签标识要求等关键内容。培训现场还设置了互动答疑环节,确保每位参训人员真正学懂弄通,切实提升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从源头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3月下旬,面对新圩镇凤路村百万斤包菜滞销的紧急情况,翔安区市场监管局迅速启动助农应急机制,打出“产销对接+质量保障+长效帮扶”组合拳。翔安区市场监管局联动元初食品、闽篮超市、初野食品等多家商超企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首日即实现10余吨包菜直采直销。该局还建立长效机制,在“翔安百业”政务小程序开发助农专区,实现农产品供需信息实时对接,真正让滞销菜变暖心菜,以市场监管温度守护农民钱袋子。
政企联动护品牌
近日,翔安区市场监管局接到辖区某重点企业的维权诉求,反映厦门市同安区某建设工地疑似使用侵权卫浴产品。为切实保护“翔安制造”品牌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翔安区市场监管局迅速启动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机制,联合翔安区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组成专项工作组,第一时间赴企业开展实地调研,通过“一案一策”的方式量身定制维权方案;并主动对接同安区市场监管局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会同企业技术人员赴涉案工地开展现场核查,对涉嫌侵权产品进行专业鉴定并固定证据;在完成现场取证后,同安区市场监管局将依法开展案件查处和产品溯源工作,切实斩断侵权链条。此次行动是翔安区市场监管局落实护航本土品牌商标的具体实践,既维护了辖区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展现了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的成效,为“翔安百业”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始终践行“监管为民”理念,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展现市场监管担当。通过一系列惠民利企的务实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探索出一条市场监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下一步,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将紧扣“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要求,不断加强行风建设,守护安全底线,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本文图片由翔安区市场监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