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出台10项措施
规范网络销售和直播带货
作者:贾珺

  本报讯(记者贾珺)4月17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全市重点平台企业工作指导会,发布《关于规范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不合理经营行为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了严查货不对板、默认勾选、捆绑销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10项具体措施。
  按照《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关于“规范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全网最低价’等不合理经营行为,倡导实价优质,依法严厉打击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有关要求,《若干措施》提出了督促企业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严查5种违法行为、创新4类监管服务方式等10项措施。
  在督促落实合规主体责任方面,《若干措施》提出,针对不合规经营行为,开展常态化约谈指导和合规指引宣贯,督促平台企业健全合规管理组织,明确合规管理责任,完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
  在严查虚假宣传行为方面,强化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虚假宣传、虚假广告、“货不对板”等行为治理,严厉打击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夸大宣传等违法行为。
  在严查价格违法行为方面,督促指导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落实明码标价规定,做好价格公示,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防范不正当价格行为;依法查处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
  在严查大数据杀熟和强制搭售行为方面,治理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通过算法进行大数据“杀熟”等违法违规行为,禁止平台经营者借助技术手段,强制或诱导平台内经营者、消费者对相关平台规则表示同意,禁止默认勾选、捆绑销售等变相强制消费者交易的违规手段,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严查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方面,大力倡导实价优质,重点针对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虚假标注等假冒伪劣突出问题,加大打击治理力度。
  在严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方面,督促平台企业按规定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或指定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严格审查食品生产经营者入网销售主体资质,规范主体信息、食品信息刊载公示,依法对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展示、药物残留检测等进行检查把关;主播及其服务机构规范开展营销活动,依法对其推荐的食品进行查验。加强入网销售行为过程管控,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并作出相应处置。加强网络销售食品安全问题信息监测通报和处置,强化行刑衔接,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此外,《若干措施》还提出,要加强非现场监管、加强信用监管、加强助企服务和加强警示曝光。
  据悉,近期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已在京东、美团、小米、多点等重点平台企业挂牌助企合规发展服务站,对平台企业开展逐一指导帮扶,推动10项措施全面落地,助力平台企业健康发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规范网络销售和直播带货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