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跨越创新发展与标准更新“时差”
作者:李燕京

■本报记者 李燕京
  在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中,创新成为驱动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引擎。新成分、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4月18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创新产品在融入现有的产品标准体系时,面临标准不适配、没有检测依据的困境。
部分新技术遇上旧标准
  “我们公司的植物染发成分主要使用蓝莓等植物提取物,没有使用苯胺苯酚类化学染发剂原料。因为使用的植物着色剂原料不在国家规定的原料目录里,近两年无法通过备案。”4月18日,北京立仁堂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勇铮向记者表示。
  记者从产品备案代理机构得知,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的定义,染发剂是为改变头发颜色而在化妆品中加入的物质,目前该规范第三章表7《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中收录了可作为染发剂使用的原料。若要使用未收录于目录中的成分,则应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相关法规,按照化妆品新原料进行申报。《条例》还规定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发、祛斑美白功能的较高风险化妆品新原料须经国家药监局注册后方可使用。新成分要想申请成功,保守估计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
  罗勇铮表示:“公司研发的新染发成分是从蓝莓中提取的,能够实现更持久更温和的染发效果。但因为使用的植物着色剂原料不在国家规定的原料目录中,该项目只能暂时搁置。如果按照要求重新注册新成分,不仅成本高昂,批准下来的时间也无法确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他染发产品生产企业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有一家企业使用的散沫花(LAWSO
NIA INERMIS)叶粉(俗称指甲花、海娜粉)目前未收录于《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因此不得作为染发剂使用。另一家染发剂企业为了研发的染发剂可以通过备案,将植物染发剂有效成分浓度降低,然后在配方中添加了一定量《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中列出的化学成分,产品通过了备案。该企业研发人员说:“这一配方已经违背了企业研发植物染发剂的初衷。”
  上述产品备案代理机构负责人表示,现在的技术迭代周期已经缩短,新成分、新技术、新材料在既有标准下的尴尬处境,对企业、行业和消费者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创新产品,难以判断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容易陷入消费误区。对于企业而言,由于缺乏适配的标准,创新成果难以快速合规落地,在研发与生产过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产品检测存在模糊地带
  记者了解到,在女性卫生用品领域,液体卫生巾作为一种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制成的卫生用品,受到女性消费者的喜爱。这种卫生巾由一款新型液体材料FlexFoamTM(乳液聚合的发泡多孔材料)制成,吸收量大、穿着舒适。而现行《卫生巾(护垫)国家标准》(GB/T 8939—2018)适用于含有吸收芯体(绒毛浆或者吸水珠)的卫生巾和护垫产品。液体卫生巾和其芯体既不含有绒毛浆也没有吸水珠,因此,检测机构不能依据该标准对液体卫生巾进行检测。
  有液体卫生巾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一些企业利用液体卫生巾检测标准模糊的漏洞,在产品没有使用新型材料的情况下,声称自己的产品是液体卫生巾。消费者购买时无从考量,难以做出正确选择。针对此类新技术、新工艺产品,可以制定企业标准或者团体标准来进行规范。目前我们正与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标准制定,让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
  家居行业的部分新产品面临同样的问题。某品牌使用相变材料制作床垫,这种材料能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自动吸收或释放热量,从而实现对睡眠温度的调节。但因《软体家具国家标准》未覆盖“智能调温”品类,产品只能标注为“普通弹簧床垫”。该企业技术人员直言:“一个有新技术含量的产品只能当作普通床垫售卖,产品核心技术价值被严重低估。尤其是消费者在面对各种号称能进行温度调节的床垫时,没有依据去判断谁优谁劣。”
  某检测机构技术人员于红梅对记者表示:“过度放宽标准可能会导致安全隐患,但过于保守又会抑制创新。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鼓励新产品快速上市,同时又能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多方协同推动标准更新
  为了解决新技术、新工艺产品发展面临的标准、检测等相关难题,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协同发力,通过系列举措积极推动标准更新与完善,目前已经在一些领域取得了进展。
  4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守护安全,创新发展,加强特种设备全链条监管”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到,市场监管总局推出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允许企业在可控范围内试制试用,并同步监测风险、消除隐患,实现技术创新与安全监管的动态平衡。
  在食品领域,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程伟告诉记者,NMN(
β-烟酰胺单核苷酸)未被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因此对于添加NMN成分的产品,企业只能按普通食品销售。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未规定NMN的检测方法,一度导致产品抽查没有检测依据,只能靠企业自律。按照以往注册新食品成分的审批流程,整个过程耗时较长,往往需要数年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公布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受理公告中,NMN赫然在列。此次NMN快速进入受理环节释放出新成分加速规范的积极信号。
  另据了解,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不久前正式发布了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该标准依据老年人的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将引领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程伟对记者说,有关部门的一系列措施为新兴技术应用留出试错空间,同时筑牢安全底线。这标志着标准制定从被动跟随产品创新转向主动引领,从刚性约束转向弹性包容。通过建立标准动态更新机制、搭建政企协同创新平台,我国正逐步构建起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新型标准体系。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热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跨越创新发展与标准更新“时差”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