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3·15观点
规范车门把手设计为科技把好安全关
作者:王琦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安全是科技创新的底线。给予创新必要的成长空间,同时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为科技发展系好安全带把好安全关,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携手努力。
■王琦
  5月8日至6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拟对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等作出规定,引发社会关注。(据5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
  近年来,汽车行业掀起电动化、智能化变革浪潮,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独特设计与科技感,成为众多车企提升产品辨识度与高级感的新宠。这种车门把手与车身一体化,可减少风阻系数,从而降低燃油车油耗,增加电动汽车续航,也得到不少车主的青睐。
  然而,在应用过程中,隐藏式车门把手却暴露出诸多不容忽视的隐患:隐蔽无标志,让不少人在使用时摸不着头脑;碰撞、起火事故导致车辆断电,使电动式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加了救援难度和逃生阻碍;缺乏明显统一标志,在紧急情况下更是让操作难上加难。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此次拟出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直击痛点,为车门把手的安全问题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从救援逃生角度出发,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确保在断电、碰撞等极端情况下车门系统仍能开启,为救援和逃生争取宝贵时间。同时,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全标志,提高标志的可见性,降低乘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此外,对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提出要求,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为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筑牢防线。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新技术不断涌现。在提升用户体验感的同时,加强对其安全风险评估、加快完善相关标准显得尤为重要。从发布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到要求汽车企业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再到拟出台标准规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一系列政策举措彰显了我国加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推进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的制定,既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作出及时修正,也是为我国优势产业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安全是科技创新的底线。给予创新必要的成长空间,同时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为科技发展系好安全带把好安全关,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携手努力。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企业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监督,共同营造安全可靠的汽车消费环境。唯有如此,才能让汽车产业在科技的驱动下,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规范车门把手设计为科技把好安全关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