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铁峰
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品字标·浙十年”品牌分享推介活动近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举行。记者了解到,浙江已累计培育品字标企业5328家,颁发浙江制造认证证书7268张,成功推动浙江从制造大省向品牌强省转型。那么,10年来,品字标经历了哪些关键发展节点,又是如何推动浙江品牌实现层级跃升的呢?
打造浙江制造公共品牌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进入21世纪以来,浙江制造面临着“成长的烦恼”:这里有全球最多的袜子、领带、小家电,但国际市场上却总被贴上“廉价”的标签、戴着“低端”的帽子。
如何破题?10年前,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的意见》。品字标由此诞生。浙江在全国创新构建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的品字标品牌建设体系,积极推动以品字标为形象标识的浙江制造公共品牌建设。
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定义为整体反映、综合体现浙江企业和产品形象的区域公共品牌,其定位是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其核心价值是至精、至诚、至远,积极打造国际认可、国内领先的浙江制造品牌集群,推动浙江从制造大省向品牌强省升级。
“品质是制造业的生命线,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新华社副秘书长徐姗娜在会上表示,“10年前品字标的诞生,其实是浙江对质量时代的铿锵回应。面对制造业转型的阵痛,浙江以破茧成蝶的勇气,摒弃粗放路径,用品质和创新重塑发展逻辑。”
全国首创“标准+认证”模式
“品牌建设的核心是质量,质量提升的关键在标准。”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小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品字标打的第一场硬仗是闯标准关。于是,浙江构建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品牌标准体系,从一颗螺丝钉到整机制造,全流程“斤斤计较”。
高标准成为品字标的内核。2016年9月,浙江制造标准累计发布数首次突破100项;2019年3月,该发布数首次突破1000项。如今,浙江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已相继研制浙江制造标准3923项,并且以全产业链视角先后研制发布数字安防、光伏能源等重点产业标准体系框架指南30项。
有了高标准,还要做严认证,浙江构建了“市场认证+自我声明”的品牌认定体系。同时,为助力浙江企业出海,浙江广泛吸纳瑞士SGS、德国TüV等14家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成立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推行“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证、多国证书”认证模式,不断给这张证注入含金量。目前,该省已颁发品字标国际证书649张,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带动出口近1500亿美元。
打造更多浙江精品
站在新的起点,品字标将如何引领浙江品牌向更高层次跃升?
谢小云表示,下一步,浙江将推动品字标在下一个10年实现新跃升。将深入实施质量提升强企行动,积极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持续提升品牌建设的质量支撑力和标准引领力;将进一步提升品字标的“文化+创新”属性,支持构建品牌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推动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融合发展;将积极推进品牌出海,联合阿里平台实施货通全球产业带出海计划,持续加大海外知识产权涉企服务与保护投入,鼓励企业开展跨国品牌收购、境外商标注册和海外品牌建设推广,帮助浙江品牌不仅走出省界国门,更能登上国际舞台C位;将深入实施千万经营主体信用工程,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内核的浙江精品培育体系,引导企业在传承工匠精神中强化职业操守、改进质量管控,让更多的优秀品牌成为企业的承诺书、市场的通行证、发展的成绩单。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葛志荣在会上建议:“政府应持续发力,完善品牌建设体系,加大培育力度;企业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多浙江精品,推动品牌走向世界;要加强品牌价值评价,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改进管理以提升价值与竞争力。同时,要引导社会各界增强品牌意识,共同营造品牌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