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守护“随身而行”的安全
软件产品质量安全与测评技术分析会在福建厦门举行
作者:郑兢 侯人华 张文章

  本报福州讯(郑兢 侯人华 记者张文章)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推进会暨软件产品质量安全与测评技术分析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会议围绕市场监管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基于AI模型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信息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就智能可穿戴设备质量提升与信息安全保障等议题展开研讨,为行业发展赋能。该项目由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牵头,联合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厦门市信息中心共同承担。
  据了解,近年来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权威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从379亿元跃升至9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7%。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信息安全风险也随之加剧。由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持续采集用户隐私数据、地理位置、环境参数等敏感信息,这些数据在网络传输环节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一旦遭遇数据泄露或拦截,黑客不仅能够深度剖析用户个人隐私,还可能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等恶意程序,对设备进行非法控制,严重威胁用户信息安全与设备使用安全。
  针对这些问题,厦门质检院牵头开展了基于AI模型的新型智能可穿戴设备信息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该研究致力于降低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风险,为未来产品设计和标准制修订提供数据支撑,在市场监管和质量风险防控方面意义重大。通过建立创新测试方法和规范流程,构建统一、可信、可靠的安全测试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市场监管部门更精准地评估和监测设备安全性,提升安全测评服务质量和公信力,推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会上,厦门质检院质量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项目背景、研究内容及阶段性成果,并表示该项目将围绕智能可穿戴设备安全测试数据集生成算法、安全测试用例及代码生成算法等展开深入研究,期望与合作单位携手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促进科技创新与质量体系协同发展。
  在技术分享环节,来自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与厦门质检院的技术专家,分别围绕“软件供应链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和“医用软件检验检测技术规范与合规应用”两大核心主题,带来了专业且前沿的学术报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代表聚焦软件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医用软件检测标准适配性及技术创新应用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企业代表们就如何科学评估第三方组件风险、平衡检测标准严格性与企业运营成本、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信息安全水平等问题,分享了实践经验与真知灼见;同时也表达了对技术迭代速度过快的担忧,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出台稳定的政策支持,加强产学研多方合作,共同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生态。此次研讨不仅直面行业痛点,也为后续技术攻关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方向。
  厦门市质检院表示,此次会议是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该院将持续深化“检学研用”合作机制,重点突破智能可穿戴设备检测关键技术,为厦门打造国家级智能硬件产业集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技术机构的专业优势,深度挖掘质量基础设施的创新应用潜力,持续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医疗器械制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保障,助力产业稳健前行、蓬勃发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守护“随身而行”的安全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