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福州讯(黄建芳 记者张文章)福建省宁德市市场监管局在今年开展的假劣肉制品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中,以快检筛查+联合执法的手段,依法查处制售假劣肉制品违法行为,维护肉制品市场秩序。截至8月底,宁德市共快检肉制品247批次,发现阳性13批次,均已及时处置。
肉制品非法添加具有极强的隐蔽性,难以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为破解肉制品中非法添加硼砂问题,宁德市市场监管局探索开展快检+执法的方式,宁德市蕉城区、东侨区、柘荣县、古田县等地通过快检快筛,重点对肉丸、肉羹等容易添加硼砂的当地特色食品,开展硼砂快检项目,结合“每月一周查网红”、错峰执法、突击检查等对烧烤、火锅等重点餐饮单位肉制品开展动物源性快检筛查。
宁德市市场监管局构建快检初筛—抽样送检—专家评估—行刑衔接的全链条打击闭环,一旦快检呈阳性,执法抽检马上介入固定证据。
5月15日,柘荣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一家小吃餐馆进行现场检查时,对当事人销售的猪肉丸、牛肉丸、猪肉丸(生)、牛肉丸(生)的食品进行硼砂项目初筛,检测结果均显示阳性,对相关产品进行抽检,经检验机构检验,当事人抽检产品均检出硼砂(以硼酸计),依法对当事人予以立案调查。
据统计,宁德市今年通过快检发现问题线索9条,均已立案,并对涉嫌构成犯罪3起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调查,精准打击违法添加行为。全市排查发现肉制品问题线索781条,立案326件,办结251件,罚没款54.12万元,查获涉案物资237.828公斤。
宁德市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行政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部门信息互享、线索移送、联合执法、案件查办等方面的协作配合,提升执法效能。今年1至8月,开展联合执法20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103家次,由辖区市场监管局立案16起。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号发布征集制售假劣肉制品违法线索,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22人次参与执法检查、肉制品快检等专项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