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全屋定制纠纷逐年攀升 环太湖消联发布消费提示
作者:薛晶晶

  本报南京讯(记者薛晶晶)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与品质需求增加,全屋定制凭借个性化优势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家居首选。然而,由于定制家具金额大、流程复杂、周期长,且行业标准尚未完善、消费者与商家信息不对称,全屋定制领域的消费纠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为规范市场行为,环太湖毗邻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联盟(以下简称环太湖消联)近日发布消费提示,从选择商家到维权环节给出六大建议。
  一要严选经营主体,核实商家信用资质。消费者选择全屋定制服务时,应优先考虑经营规模较大、品牌口碑较好、经营状态稳定的商家。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商家注册信息、行政处罚记录及经营异常情况等,并多方了解商家的口碑和售后服务评价,切勿轻信低价倾销等不实宣传。建议优先选择支持预留质保金的商家,即消费者可保留一定比例合同款,待质量验收合格并满足约定期限后再支付,以此降低消费风险。
  二要细化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责任。签订合同时,消费者务必注意要使用规范合同文本,将定制家具的品牌、材质、规格、颜色、价格、生产安装周期、保修期限、违约责任等核心信息详细列明。对于设计师的效果图、承诺的赠送项目等,均应以书面形式在合同或补充协议中确认,避免口头约定无法兑现引发纠纷。
  三要紧盯材料品质,索要环保安全报告。材料是全屋定制的核心,消费者应主动要求商家明确标注板材、五金件、涂料等主要材料的品牌、型号及环保等级(如E0级、ENF级等),并索要相关质检报告备查。目前市场常见板材各有特点,欧松板稳定性好、环保等级高但价格较高;颗粒板应用广泛,但价格混乱、稳定性与环保性参差不齐;多层实木板抗变形能力强,适合潮湿环境,却存在价格偏高、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建议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环保、安全等关键指标,并保留材料小样,以便收货时核对。
  四要理性对待设计,充分沟通确认后再动工。设计环节是避免后期纠纷的关键,消费者应与设计师充分沟通,明确自身生活习惯与功能需求,对设计图纸中的尺寸、布局、功能分区、开关插座位置等细节逐一审核确认。切勿急于开工,务必确保设计方案与预期一致,避免因反复修改或实际效果不符产生矛盾。
  五要谨慎验收安装,及时反馈整改。货物送达后,消费者须立即核对产品品牌、材质、颜色、数量、尺寸等是否与约定一致,检查有无明显瑕疵、损伤。安装过程中,要注意监督工艺质量,关注拼接缝、平整度、牢固度等方面。安装完成后,全面检查整体效果及使用功能,如有问题当场提出并书面记录,要求商家限期解决。
  六要留存消费凭证,依法理性维权。维权的前提是留有证据,消费者要妥善保管合同、付款记录、设计图纸、沟通记录、商家承诺材料等所有相关凭证。若定制实际落地效果与效果图严重不符,应第一时间向商家提出异议,拒绝验收并要求商家整改。协商无果时,可整理好相关凭证,拨打12345热线或向主管部门反映,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热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全屋定制纠纷逐年攀升 环太湖消联发布消费提示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