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万晓东 李建)近日,由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天津市消费者协会、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家装安心消费课堂”系列公益活动首场讲座,在北京被窝整装精品馆正式开讲。这场以“精准教育+体系化服务”为特色的公益行动,旨在破解家装等专业化消费领域的信息壁垒。
家装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报价不透明、合同藏陷阱、施工质量难把控、售后维权困难等“痛点”频频出现,让不少消费者陷入“装修即渡劫”的困境。7月10日,京津冀3地消费者组织联合宣布启动“京津冀安心消费课堂”系列公益活动,将家装行业作为首阶段重点,计划自9月起在3地同步开展100场“线上直播+线下课堂”公益讲座,通过定向邀约房产中介签约客户、家装企业客户等群体,实现“精准触达”。
活动聚焦“家装流程规范、预算管理、材料甄别、隐蔽工程质量、验收技巧、合同陷阱规避、维权取证”等核心主题,同步推出五大延伸举措:建立“家装专家库”提供专业支撑、编制“标准化教育课件”、发布《家装避坑指南》手册、设立“家装教育基地”推动常态化教育、成立“家装消费维权服务站”指导维权并完善行业标准,形成“教育—服务—维权”全链条体系。
开讲现场,近百位消费者早早就座,有的消费者正准备给新房装修,希望增加对家装知识的了解;有的消费者正深受家装困扰,渴望得到专业指导。
课堂上,有的专家结合调研数据,剖析了消费者在家装中常见的预算超支、合同模糊等盲区;有的专家从设计端切入,讲解动线优化、收纳布局等提升居住体验的核心原则;有的专家现场拆解水电改造、防水工程等隐蔽工程的验收要点,提醒消费者抓住关键工艺,才能守住新家品质;还有专家用通俗语言科普甲醛检测标准、除醛误区,解答环保装修这一高频关切。
现场互动气氛热烈,许多消费者主动提问、记录、拍照。“增项合同怎么签才不吃亏?”“儿童房除醛需要特别注意什么?”专家一一解答。“以前完全不懂装修流程,就怕被坑。现在知道该从哪里准备、该盯着哪些细节,心里踏实多了。”刚听完课的许女士边翻《家装避坑指南》边感慨道。
“今天的家装课堂是京津冀消费教育协同的新尝试。”北京市消协秘书长张明辉表示,“安心消费课堂”不仅是一次知识普及,更探索出一条“消协引导、行业协同、企业助力、消费者参与”的消费教育新路径。3地消费者组织将以家装为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向二手车、医美、保险等专业化程度高的领域复制,最终构建覆盖多行业的系统化消费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