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质检员对化肥样品进行抽查检验。 吴采平/摄
本报武汉讯(记者吴采平)11月5日,记者从湖北省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近3年来,湖北省共抽查化肥产品近6000批次,发现并处置不合格产品300余批次。
湖北省共有化肥生产企业近200家,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将化肥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监管+帮扶”工作模式,推动化肥产业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针对监督抽查中发现存在区域性、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强化问题分析研判,提高质量安全隐患预警能力,通过即抽即检、即检即报告、即报告即处置的机制,大幅加快后处理进度,依法采取下架、没收、召回、停产等措施,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今年以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多轮针对性的帮扶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对获证企业证后检查点对点指导。在常规的获证后监督检查中,执法人员和技术专家协同作业,不仅查找问题,还现场向企业出具改进建议书64份,帮助企业解决具体质量问题146个,指导企业优化生产过程控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力求实现检查一次、提升一步。二是开展包装标识一对一帮扶。针对包装标识不规范高频问题,湖北省市场监管部门创新工作方式,广泛汇集全省肥料产品标识图片300余张,委托湖北省质检院专家团队进行集中分析研判,精准查找共性与个性问题,并向相关企业一对一下发针对性改进建议书79份,有效提升了标识标注的规范性,从源头减少因标识不清导致的消费纠纷和市场乱象。三是组织专业化标准宣贯面对面培训。重点围绕《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组织湖北省化肥企业开展专题培训班,对共性问题予以通报并深入剖析原因,对改进措施进行系统解读和实操指导,帮助企业准确理解和执行标准要求,提升企业质量保障的“内功”。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完善长效治理机制、推动形成质量共治格局,该局强化集中约谈机制,对2023年以来在省级以上监督抽查中不合格的60家企业,组织其质量安全总监进行集中约谈,通报抽查结果,明确整改要求与时限,并组织质量安全总监进行现场抽查考核,增强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变被动整改为主动预防。用好“三书一函”督办机制,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企业,以及未有效履行属地监管责任的单位,下发提醒敦促函等24份,确保问题闭环管理,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同时组织对委托下放地区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质量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确保源头审批严谨规范,守好产业准入的第一道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