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一线见闻
小蜜蜂酿就甜美经济
作者:徐文智
图片

图:黄龙县中蜂养殖场。黄龙县市场监管局供图
■本报记者 徐文智
  开栏语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本报今起开设“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一线见闻”栏目。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感受时代脉动,聚焦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组织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举措行动,展现广大干部群众迈向“十五五”、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交会地带的陕西省黄龙县,林草覆盖率达92%,被誉为“陕西的一叶肺”。这里气候温润,300余种蜜源植物繁茂生长,为中华蜜蜂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中华蜜蜂采集山林百花酿造的黄龙蜂蜜,色泽透亮、花香怡人,集蜂胶、蜂蜡、花粉于一体,活性酶含量超普通蜂蜜。2016年,“黄龙蜂蜜”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黄龙县生态价值转化的“金色名片”。近日,记者来到这座被绿色植被环绕的县城,切身体验当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赋能当地中蜂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筑牢品牌护城河
  “地理标志是产品的‘身份证’,更是品质的‘承诺书’。”黄龙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赵国强说,为规范地理标志使用,该局近期修订印发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龙蜂蜜”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标志申请、核验、监管全流程,要求产品标签同步标注地理标志名称及标准代号,实现“一物一码”溯源管理。
  针对市场上存在的冒用、滥用地理标志现象,黄龙县市场监管局以“铁拳”专项行动为抓手,2024年查办知识产权侵权案件4起,罚没款6.9万元。同时,在陕西省首创“黄龙蜂蜜”地理标志体验中心,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构建起“防伪溯源+执法打假+宣传推广”的全链条保护体系,让假冒伪劣产品无处遁形。
激活发展新动能
  “市场对蜂蜜安全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黄龙县利峰土特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宾感慨道。作为当地首家被授权使用“黄龙蜂蜜”地理标志的企业,该公司带动当地200余户蜂农增收,其产品在2025年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广受好评。
  面对消费升级与产业竞争,黄龙县市场监管局及时启动地方标准修订工作。据赵国强介绍,新版标准将增加重金属、抗生素残留检测要求,严控蜜源环境,并针对麦芽糖等新型掺假物增设检测项目。此次修订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通过细化温控、理化指标等技术参数,推动黄龙蜂蜜从“区域特色”向“品质标杆”跨越。
打造共富金钥匙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按标准养蜂,蜂蜜品质更稳,价格也比普通蜂蜜高出一截。”黄龙县石堡镇庙河村蜂农姜峰养殖中蜂10余年,拥有100多箱蜂群,年收入达5万元。随着黄龙蜂蜜品牌价值提升,全县中蜂养殖规模已突破9.3万箱,年产蜂蜜1450吨。中蜂养殖业已成为黄龙县4大现代农业产业之一。
  产业兴旺的背后,是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黄龙县通过“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建成3个中蜂保种场、2家核桃精深加工厂,推动生态资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农民获得感。目前,全县已拥有“黄龙蜂蜜”“黄龙核桃”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黄龙中蜂蜂蜜”“黄龙核桃”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效专利6项、注册商标671件。黄龙县市场监管局局长史晓伟说:“要让地理标志产品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既要守住绿水青山,更要铸就金山银山。”
  从深山蜂箱到大型展台,黄龙蜂蜜的“出圈”之路,正是知识产权保护赋能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史晓伟表示,黄龙县市场监管局未来将持续深化地标品牌建设,推动黄龙蜂蜜走上更为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让这份源自高原腹地的自然馈赠,香飘更远,甜入人心。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蜜蜂酿就甜美经济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