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训银
“抬头看大屏就能看着后厨做菜,切菜、翻炒都清清楚楚,现在在外吃饭安心多了!”近日,在山东省宁阳县世纪城的户外大屏前,市民张女士看着聚福源饭店后厨烹制地锅鸡的实时画面,语气里满是放心。这寻常一幕,是宁阳县市场监管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现代化监管护航民生的生动缩影。从餐饮后厨的户外监控屏到企业车间的计量仪,从农贸市场的公平秤到办事大厅的服务台,一抹抹“市场监管蓝”正用专业与温情,书写着迈向“十五五”的基层治理答卷。
柔性执法成为常态
11月7日,记者跟随宁阳县堽城镇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来到堽城承军油坊。“前几天被查,本以为要被处罚,没想到执法人员帮我改了3版标签,还送来了标准化台账。”油坊经营者徐先生对记者说。
这家油坊曾因卫生不达标面临整改。执法人员多次上门,深入油坊生产一线,从生产流程优化、制作工艺改进、环境卫生整治、构造布局调整等环节入手,逐项指导改造。经过整改,该油坊的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生产流程更加规范,环境卫生明显提升,成功实现了从小作坊到标准化生产的转型。油坊经营者徐先生表示,此次升级改造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发展难题,更增强了油坊的市场竞争力。
这样的柔性执法在宁阳县成为常态。一段时间以来,宁阳县市场监管局明确“执法有力度更要有温度”的工作理念,梳理出32项轻微违法免罚清单,将“处罚+帮扶”贯穿监管全程。
在年报申报期,堽城镇市场监管所副所长任莎莎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商圈集市。针对个体工商户,特别是年老经营者的数字化操作短板,该局制作“5分钟填报指南”视频,并创新“检查即指导”工作法,在“双随机”检查时同步协助经营主体完成年报填报。“以前觉得年报是负担,现在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比自家孩子还耐心。”60多岁的个体工商户汪新民道出了众多经营者的心声。目前,宁阳县经营主体年报知晓率提升至92%,主动咨询量同比增长65%。
构建立体监管格局
“请注意,洗菜盆使用后未及时清洗,请立即处理。”近日,亿丰市场监管所所长于亭亭通过山东移动智慧云眼APP,对宁阳大道上的一家饭店后厨进行远程喊话。屏幕那头,厨师闻声后立即拿起清洁工具对洗菜盆进行冲洗,整个过程不到2分钟。
于亭亭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宁阳县市场监管局搭建的“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体系。通过与移动、电信等部门合作,宁阳县已建成覆盖500余家餐饮单位的智慧监管网络,不仅实现后厨操作实时直播、执法人员移动巡查,还引入AI图像识别技术,自动抓取未清洗厨具、违规存放食材等违规行为并推送预警,配合“联动整改”机制形成闭环管理。由此,食品安全投诉同比下降47%。
为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体系,宁阳县市场监管局构建起“信用+智慧+技术”的立体监管格局。在计量领域,自主研发的“计量器具全周期管理系统”实现线上报检、智能预警全流程数字化;在成品油监管中,创新推行“双公示”制度,65家加油站全部张贴溯源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验质量检测报告与检定证书。
信用监管的杠杆效应同样显著。宁阳县市场监管局建立经营主体预警机制,开发年报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对未年报主体分级提醒。针对“代办年报收费”等骗局,开设防诈专栏曝光典型案例,在政务服务大厅配备智能核验设备,形成“宣传—预警—核验”反诈闭环。“以前怕踩坑,现在监管部门把‘警报器’装到了我们手机里。”宁阳经济开发区某企业负责人展示着实时接收预警信息的微信工作群对记者说。
“小切口”改善“大民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凌晨4点的农资市场,有执法人员抽检化肥质量;深夜的餐饮街,智慧平台值守人员紧盯监控屏幕;周末的企业车间,技术骨干一丝不苟地检定、校准计量仪器……在宁阳,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宁阳县市场监管局以“小切口”做好“大民生”,在食品小作坊整治中制定九大类69项检查指标,免费发放标准化台账2000余本,推动53家小作坊主动对标提升。在农贸市场推行“诚信计量示范商户”评选和“红黄牌”警示制度,配置自助复秤区和“即诉通”机制,投诉量同比下降41%。
企业的成长同样离不开精准帮扶。从指导轴承企业瞄准高精尖产品,到协助完善特种设备管理,宁阳县市场监管局将惠企政策推送、知识产权指导等服务融入日常,推动信用监管从事后惩戒向事前赋能转型。“监管部门不是‘管理员’,更像‘服务员’”,已成为当地经营者的普遍共识。
为提升专业能力,该局创新“每周一课”培训模式,通过“科长讲课+案例研讨”覆盖全系统执法人员,重点解读《公司法》和服务型执法规范。针对基层监管难点,该局开展“计量实操”“食安快检”等技能比武,组织小作坊整治、成品油监管等现场观摩活动,让执法人员在实践中锤炼本领。
宁阳县市场监管局正持续深化服务型执法、信用监管与智慧监管的融合创新。从汶水河畔到企业车间,从监控屏幕到服务二维码,监管的温度在细微处传递,公平的环境在创新中构建。这份写在民生一线的答卷,正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坚实的基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