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孟刚)近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印发《血管、淋巴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重点关注血管差异与操作风险,将原有血管、淋巴系统价格项目规范整合为116项,另有加收项9项、扩展项1项。
据国家医保局介绍,血管系统解剖复杂,同一操作中,受解剖位置、管径粗细、管壁厚度等因素影响,不同血管操作难度存在明显差异,各地原有立项逻辑难以在整合规范价格项目的同时体现技术差异。
《指南》根据血管差异,分类设置价格项目,将动脉分为大动脉、头臂动脉、肢体动脉、内脏动脉,分别设立相应支架置入费价格项目,有助于提升价格项目兼容性,体现不同血管难度差异。充分尊重临床实际,通过区分常规和复杂情况、设立加收项等方式体现手术技术难度差异。
此外,为降低手术中血栓脱落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等风险而使用的“血管保护装置”,其置入和取出服务也被单独立项。这意味着医疗机构可以依规收费,同时也鼓励企业研发更多创新产品
国家医保局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指导各省对接落实《指南》,按照患者可负担、医保基金可承受、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可持续的原则,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价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