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耍牙”绝技再现梨园
作者:李建
图片


    ■本报记者 李建
王进元 文/摄
  两颗5厘米长的尖利獠牙在演员口中吞吐翻飞,獠牙吞吐间演员唱念做打轻松自如……这是河北武安平调落子中绝迹多年的表演技艺——“耍牙”。记者了解到,这项招数变化之多、难、奇堪比川剧“变脸”的绝活近日被当地有关部门重新整理后将重现舞台。
  近日,在喧闹的锣钹声中,伴随着高亢、嘹亮的武安平调落子唱腔,河北武安市安乐乡康宿村“耍牙”民间艺人苗占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人员邀请,利用平调传统剧目《李刚打朝》中李刚的形象,展示了平调落子舞台上绝迹多年的“耍牙”绝艺。
  据了解,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武安平调落子,除了优美动听的唱腔、通俗易懂的方言道白外,其独具一格的“换眼珠”、“换髯”、“耍牙”等传统绝技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业内人士评价说,“耍牙”的绝活儿与川剧中的“变脸”有异曲同工之妙,“变脸”属魔术艺术,更注重技巧的熟练,“耍牙”是杂技,靠的是实拼硬打。
  出生于戏曲世家、年轻时即成功掌握了“耍牙”表演技巧的传承人苗占如向记者介绍,“耍牙”使用的牙齿必须选用一年半龄左右种猪口腔最里面的獠牙。表演时,由演员含在口中,剧情需要时,以舌为主要动力,齿、唇、气为辅助,时而快速吞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颌动。该项技艺不仅要求每对牙齿的尺寸相同,还要跟表演者的口型、牙齿相匹配。演员口含两颗、四颗甚至八颗獠牙,仍不耽误唱、念、做、打的舞台表现,堪称绝活。
  据介绍,“耍牙”源自明末清初,在武安平调传统剧目中,使用“耍牙”技艺的主要是扮演二花脸的演员,如武安平调《李刚打朝》中的李刚,就使用了“换髯”、“耍牙”等多种技巧,以平和、发怒、大怒、咬牙切齿等表情,来表现刚烈威猛的人物性格。“由于‘耍牙’表演的特殊性,最好的学习时期在少年,成年后学习该技艺将付出更多的心血。”苗占如告诉记者,自己14岁开始学习戏曲,21岁时才遇到“耍牙”启蒙老师刘二海。刚开始练习时,每天都要把猪獠牙含在嘴里,吃饭、睡觉、聊天时都不能拿出。练到一个月左右,嘴里几乎全部溃烂,水米难咽,直到练到感觉獠牙逐渐成为嘴巴的一部分,演员就可以口含獠牙,表演自如了。据了解,由于“耍牙”难度大,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很少有人能掌握,这门技艺在平调落子舞台上已绝迹多年。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发现的武安平调“耍牙”技艺传承人仅苗占如一人,一次可以耍两颗牙,同时还能表演“换髯”等绝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调查人员通过对其进行跟踪了解,已初步整理出他的表演方法和道具制作技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体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耍牙”绝技再现梨园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