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胡军
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发展史上,涌现过无数名垂青史的教育大家。进入21世纪以后,许多人却对于当代教育事业中,是否存在真正的教育家产生了质疑。更让人感到沉重的是,学龄前儿童的早期教育不仅没有出现众多颇有建树的教育家,而且所受到的重视和关注也远远不够。
在采访中,许多学龄前儿童家长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困惑和无奈:“作为家长,都很重视孩子学龄前的早期教育,但这个行业别说教育大家了,就连真正优秀的老师都很难找到。早期教育居然没有公办的学校,市面上的早教机构都是民办的,国家在这方面没有配备正规的师资。”
面对当代中国是否缺失教育名家这一疑问,很多人发现这是一个很难用“是”或者“不是”来作判断性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现实而沉重:时代进步了,人文环境宽松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大了,教育改革也步步深入,有关教育教学的理念也越来越先进,但是像蔡元培、陶行知那样的教育大家为什么至今没有出现呢?
早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就特别提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但从目前来看,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家缺失问题,着眼点仍然局限于现有的公办教育体系。根据我国现行教育资源分配体系,绝大多数优秀的师资等教育资源都优先配属给高等教育、科研院所等等。在早期教育方面,除幼儿园系统外,其他儿童早期教育均由民办教育体系在承担。“越是教育的高端,配备的资源越好、质量越高,越是低端则反之。可以这么说,国家现有教育系统还缺乏对于儿童早教方面专项的资金、师资投入,因此,即使现有教育系统涌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甚至连幼儿园系统也出现了真正的教育家,但在进入幼儿园之前这一阶段的早期教育,能不能也涌现真正的教育家呢?这都是悬疑。”从事儿童早期英语教育10余年的周先生对此十分困惑:“从目前的社会环境来看,民办教育系统涌现为国家和社会所认可的教育家、教育名家好象还缺乏基本条件。”
那么,早期教育对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与学龄前儿童的后续发展到底有何意义,目前社会对此关注的程度及国家投入如何呢?事实上,国家对于早期教育有着明确的定义和规划要求。2006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应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这一决定把早期教育提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地位。“儿童进入幼儿园、小学之前的早期教育,对于儿童能否成才至关重要。但相对来说,儿童早期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家长、社会和国家的足够重视,现在都是民办教育机构在投入,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引进和发展,力度显然还不够。而在教育发达的国家,教育界对于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当高,资源的配置方式也与国内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儿童早期教育行业颇有影响的北京鼎盛教育机构刘宏冰董事长告诉记者:“由于全社会对于儿童早教的宣传不够,很多家长对于儿童早期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也不是很清楚,观念还比较落后,尤其在一些二线、三线城市感觉特别明显,农村地区就更严重一些。”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从事儿童早期教育的机构,但是由于缺乏教育家式的思维以及教育家式教育模式所必须的社会氛围、考评体系等基本条件,许多机构在教育思维、教育模式、师资培养、教育资本等等方面仍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
勿庸置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优秀的人才,中国的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任重而道远,应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人物链接
近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2),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人。青年时期考取公费留学,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于1918年受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之邀回国任教。
陈鹤琴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名望卓著的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专家,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家。他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1923年,陈鹤琴在东南大学教育科任教,讲授儿童心理学。为了推行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他创建了南京鼓楼幼稚园,作为理论研究的实验园地。他以自己的住宅为园舍,招收幼儿12名,自任园长。第二年加以扩建,邀请东南大学教授涂羽卿、陆志韦、董任坚、张子高和甘梦丹民组成董事会,邀张宗麟协助搞研究工作,还购地建筑新园舍。这样,鼓楼幼稚园就成为我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试验的课程有关于教具、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内容,还有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的培养方法等。试验结果成为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1932年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基础。
1929年,陈鹤琴同陶行知合作,以南京五区实验学校为基础,发起建立中华儿童教育社。总社设在南京府西街市立中区实验学校内(今南京市第一中学所在地)。陈鹤琴是该社的理事长。社员有团体与个人两种,个人社员以上海、南京两地人为多。到1937年,发展到全国有21个分社,4000多名社员,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教育学术团体之一和我国研究和推动儿童教育的中心。
陈鹤琴曾请陶行知作了中华儿童教育社社歌。这个社歌体现他在儿童教育上的一贯主张。歌词中强调“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任小孩”、“变成小孩”才能教育小孩,是一套完整的儿童教育原则。
(胡 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