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 君
红墙绿瓦、蓝天碧海的青岛已来过数次,崂山也登过多次了,但却总与崂山主峰巨峰(青岛人更习惯称之为“崂顶”)失之交臂。此次终于有机会专程来攀登海上第一名山——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都是1133米的崂顶。
登崂山主峰有多条线路,我们选择了景色诱人的大河东为进山线路。登山起点就是崂山主峰景区的山门——前风庵。这里已能遥望崂山主峰,环绕着主峰的是一片高大的石林尖峰,非常壮观,让我等爱山者连声惊叹。
山门四周景色壮丽,群峰嘉会。巨大的山门牌坊上书有刘大钧先生题写的对联:鳌崂独壮哉,海抱神山山抱海;诸子俱来矣,贤传大道道传贤。横批:天地淳和。对联意境工巧,底蕴宏大,极好地传达出了崂山海天相连的独有气势,耐人揣摩,意味无穷。
上山的小路曲径通幽,两边槭树上还挂有星星点点的红叶,在寒冬的山谷里夺人眼目。随着山势渐高,两边的山峰越来越秀美。右边的山石呈现各种动物的形状,有的像石猴,有的像海龟,有的像犀牛,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左边的山体,如同巨笋出海,一排排,一列列,直插云天。在北方能有如此俊秀的山体,的确少见。华山以险峻称雄,黄山以秀美闻世,而崂山主峰可以说兼具两者神韵,既有黄山的俊秀,又有华山的雄险。
顺着铁瓦店遗址再向上,穿过慈光洞后就是崂山的一个著名的标志——自然碑。这是一个巨大高耸的石块,从下面向上看,如同一块傲然挺立的硕大石碑,惟妙惟肖。
从自然碑再向上攀登,到了崂顶巨峰跟前,这里是景区开发的绕主峰一周的环形游览路线,顺着东边的小路登上了崂山最险峻的山峰之一——灵旗峰。
抬头仰望灵旗峰脚,顿感人的渺小。眼前三面绝壁耸立,正前方两面绝壁间一线中分,“一线天”鬼斧神工,自然天成。一块巨石就夹在山缝中间,登山的铁梯就架在巨石之上。当其时,山风海风激荡起的强劲气流从石缝中呼啸而出,窄窄的铁梯飘荡在半空中,晃动明显。双手握在铁梯上,寒气直透手背,手掌几乎粘在铁上,但却丝毫不敢大意,两腿战战,每一步都感觉是自己抓着自己在往上提,最后匍匐爬行,直到两脚踏上坚实的岩石,双手攀住岩石边的护栏,才有站定脚跟的安全感。走出“一线天”,眼前豁然开朗。这里已是崂山最高处,三面尽是茫茫大海,真可谓海到无边天作岸,身登绝顶我为峰。近处的一个山顶上建有一座“摘星亭”,坐在亭中,近看脚下,危崖耸峙,深邃险峻。
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巍峨泰山不同,因为有了大海的环抱,崂山带给人的是烟波浩淼、万众归一的无穷幻想。所以李白在崂山留下了“适逢安期生,食枣大如瓜”的诗句。
在山顶上遇到3位山友,他们在大风天里从崂山北坡穿越,跨过崂顶后再从南坡下来。看来户外运动之兴盛,正从小众运动向大众运动慢慢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