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震/文
郝 军/摄
新能源汽车针对私人购车者的补贴计划,从年初开始,众多汽车生产厂商和消费者翘首以盼。自从去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 《规划》)中,提出了未来三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为长期争执不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划下清晰路线后,新能源汽车就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是否认可,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新能源车,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新能源车的合理价位是多少?日前,益普索市场咨询有限公司经过市场调查后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概念已被2/3消费者所知晓,且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表现强烈,只要市场中有合适的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其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年轻人愿购新能源汽车
环保、发展趋势及省油为消费者决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面对高油价,绝大多数消费者会增强自己的环保节油意识,超过一半的消费者会减少用车频率或用车里程。同时,也会逐步开始接受新能源车。但中国汽车市场中缺乏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也导致了消费者在不放弃购车计划的前提下,只能被动地接受高油价。
调查显示,未来3年内75%的受访者愿意购买新能源车,且这些人群中大多集中在年龄35岁上下。知识层次较高,从事的行业大多受环保概念影响较深,反而从事制造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较少。
这表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表现非常强烈,只要市场中有合适的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其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混合动力汽车深入人心
调查显示,67%的消费者知道且了解新能源车。其中,39%的被访者首先想到的是混合动力车;28%的被访者想到的是纯电动车;14%的受访者想到的是燃料电池车。
而47%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混合动力车;16%的消费者选择购买纯电动车;14%的消费者选择购买燃料电池车。
中长期来看,混合动力将是中国市场中主要的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因为作为现阶段最成熟的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混合动力汽车已逐渐深入人心。高达39%的被访者首先想到的是混合动力汽车,表明混合动力汽车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接受程度最高。
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混合动力汽车相对其他新能源汽车更具有大规模市场化的优势。
从中国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表现来分析,只要中国政府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混合动力汽车将在中国市场拥有广阔的前景。
相比之下,其他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或者燃料电池汽车,受制于电池等技术的制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很难占据市场主流。
担心新能源车技术不成熟
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受太多宏观环境、基础设施、专业技术和生产成本的制约,无法大规模市场化。
“我之所以不会购买新能源汽车,是因为目前这种车的技术还不成熟,而且价格也太高,这样的性价比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在北京市一4S店内,前来购车的消费者李女士告诉记者:“如果日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技术成熟,价格也相对合理,我会考虑购买。”
调查显示,担心技术不成熟、价格较贵、配套设施不完善是消费者放弃购买的重要因素。有39.7%的消费者担心技术不成熟,会影响性能、安全等;21.2%的消费者放弃购买的原因是因为价格比较贵;另有14.6%的消费者认为目前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充电加气不方便。
消费者的担心不无道理,目前新能源车的技术还不成熟,从当前来看还相对理论化。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在调研了数家车企后,称目前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一窝蜂”的趋势,以电动车为例,目前存在电池规格、接口不统一、电池续航能力低等问题。
另外,新能源车的售后服务标准难以确定,充电站等的建设欠缺,标准难以确定。
无论是国家的政策导向,还是整车厂积极的概念推广、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市场化条件正逐渐走向成熟。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批新能源汽车集中投向市场,特别是混合动力汽车。
消费者认可的新能源车合理价格
定价高出同级别车一大截的新能源汽车,因其售价的“硬伤”令其对普通消费者的吸引力大打折扣。调查显示,多数消费者可以接受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区间在11万-15万元,比例达到23.1%;另有21.8%的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为16万-20万元;有20.9%的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为21万-30万元。调查同时发现,23.7%的消费者认为新能源车比较合理的价格是,比同档次的汽油车高11%-15%;20%的消费者认为可以高出16%-20%。
新能源车的价格比较高,这也是消费者不能接受的原因之一。拿丰田普锐斯来说,作为在国内生产的第一辆混合动力车,价格高达20多万元,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4年只销售了不到4000辆。
正因为此,大多新能源车企都在等待着国家的直接补贴,尤其是针对私人购车者的购车补贴,从而降低购车门槛。
虽然从年初开始,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在各个场合,纷纷表态将推出针对私人购车者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计划。但时至今日,该项补贴计划依然迟迟未见出台。
记者了解到,“到底是按油耗标准来定,还是按排放标准来定补贴”一直没有定论,尽管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数次召开会议讨论,甚至在春节前组织了一个新能源汽车研讨班,但补贴范围、标准等依旧未能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