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提高防范意识 避免儿童意外伤害
作者:唐夏


      编者按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儿童的健康与安全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神经。面对各种健康隐患和意外事件,应该如何面对?如何避险?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从本期起,本报特推出“关注儿童健康安全系列报道”,与您共同关注儿童健康与安全的话题,帮孩子撑起一把健康与安全的保护伞。

■本报记者 唐 夏
  北京某住宅小区一家三口开车回家,下车后,父母都未注意跑到车后玩耍的小孩,倒车时将孩子撞倒并轧过腹部,导致肝脾破裂。
  一位奶奶抱着6个月大的孙子在阳台上看旁边学校学生做操,孩子高兴地在奶奶怀里扑腾,从3层楼摔下,造成双大腿骨骨折。
  回忆起不久前发生的这两个病例,北京儿童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王强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在显著增加。”
  虽然这两名儿童都得到了有效救治,然而,王强更加期望的是,这样的儿童意外伤害事件能够尽量减少。

意外伤害是儿童首位死因

  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及儿童生命的头号杀手。历时一年、涉及1.3万名受访者的《北京市儿童意外伤害情况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北京市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两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致残。另有资料显示: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0%左右,其中4%的儿童致残,1%的儿童死亡。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王强介绍说,儿童意外伤害是指在预料之外的情况下对儿童造成的各种损伤,包括身体伤害和精神伤害,主要有交通伤、跌落伤、烧烫伤、溺水、动物伤害、中毒、窒息、虐待、自杀、气管异物等。随着医疗的发展,原来威胁儿童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控制。但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程度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在显著增加。
  王强指出,所处的地域不一样,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也是有区别的,城市以交通事故和坠落伤为主,城乡接合部以车祸为主,农村以药物中毒和溺水为主。南方孩子发生溺水的几率比较高,北方孩子窒息的发生率高于南方孩子。从性别上来说,男孩子比较淘气,发生意外伤害的几率比女孩子高。

家长切勿麻痹大意

因为儿童意外伤害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很多家长感慨防不胜防。事实上,“意外”在于日常生活中因不小心、没留神、未精心、考虑不周的生活方式所致,并非不可知、无法控制。此外,从欧美发达国家来看,随着人们逐渐重视和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在逐渐下降,例如,美国从1987年开始了全美儿童安全的宣传活动,目前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已降低了43%。
  王强提醒说,家长要引起重视,不要认为意外伤害和自己的孩子没有关系,实际上意外伤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发生,这就需要家长把家里、家外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提前考虑到,加以防范。
  家庭内,由于生活范围相对窄小,发生的意外伤害多与家庭内的生活活动有关,以气管异物窒息、烫伤、急性药物或食物中毒、坠床、摔伤及触电等意外伤害为主。此外用煤取暖做饭的家庭,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养狗、养猫的家庭,易发生狗咬伤、猫抓伤;城市高楼大厦林立,近年来,儿童坠楼事件有所增加。
  家庭外,由于范围广,场所种类多,意外伤害的发生也相应较多,较常见、较严重的是溺水和交通事故。此外,野外活动要注意防止蛇咬伤,毒蝎、毒蜂蜇伤,意外跌落和误食野果造成的中毒。

对孩子进行针对性教育

  王强认为,告诉孩子什么样的情况是危险的,提高孩子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能力,也是避免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手段。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
  幼儿期孩子的模仿性很强,要注意安全行为的训练,如不要到沟渠、池塘边玩耍;教育孩子不要抓着东西就吃,告诉孩子存放药品的地方不要动;教育孩子不要爬高,不要玩火柴、打火机,不要玩刀、剪、针。
  学龄前期要建立安全的概念,启发和诱导孩子知道什么是安全,什么是不安全,以及后果如何,使孩子从小树立安全意识。教育孩子不要随便采集野生植物及野果食用;不要挥动棍棒互相打斗;不要攀高爬树;在马路上不要乱跑,要看红绿灯、走人行横道,注意过往车辆。
  学龄期以后要使孩子对安全有正确的认识,训练他们怎样去预防意外事故。教育他们不要到无安全设备的湖、池去游泳;上学、行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玩易燃、易爆物品;雷雨时,勿在大树下、电线杆旁或高墙下避雨,以免被雷击;注意识别坏人,不要跟不认识的人去玩,不要带不认识的人回家,一个人独自在家时不要让陌生人进入室内。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健康·食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提高防范意识 避免儿童意外伤害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