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 夏
科学研究证实,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一些吸烟者总是能找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为自己的吸烟行为开脱,烟民中甚至流传着一些关于戒烟无用、吸烟有益的说法。在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就这些广泛流传的认识误区,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误区一:
戒烟无用论
在遇到别人的戒烟劝说时,一些吸烟者推托说:“我已经吸烟几十年了,身体已经受到损害了,现在戒烟也没用了。”
事实真是这样吗?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支修益教授告诉本报记者:我们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只要戒烟,就会有相关的疾病患病率的降低,甚至是一些与吸烟相关的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也会随之减少,吸烟者即使中年戒烟,也会减少患肺癌的危险。对吸烟者来说,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戒烟以后,根据不同的年龄,可获得相应的寿命延长。欧美一些国家的情况表明,有效的控烟干预可明显遏制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权威统计表明,吸烟与肺癌的发生呈剂量—效应关系,每日吸烟25支以上,肺癌发病率为227/10万;15—24支发病率为139/10万;1—14支为75/10万。
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第六条指出:吸烟者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只要有戒烟的动机并掌握一定的技巧,都能做到彻底戒烟。35岁以前戒烟,因吸烟引起心脏病的机会可降低90%,59岁以前戒烟,在15年内死亡的可能性仅为继续吸烟者的一半,即使年过60岁戒烟,其肺癌死亡率仍大大低于继续吸烟者。
误区二:
吸烟有益论
社会上还有一种传闻,说香烟的烟雾可以杀菌,吸烟的人不得“非典”(SARS),很少患感冒。还有一些人,会举出某某人,一辈子吸烟,活了90岁、100岁这样的例子,证明吸烟不但无害,反而有益。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吴宜群教授对本报记者指出:吸烟不得感冒没有医学依据,烟草烟雾中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至少有69种成分是致癌物质,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证明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杀灭感冒病毒。至于吸烟者不得“非典”的说法也没有流行病学依据,可能在当年“非典”暴发时某一个医院或某一个时段,“非典”患者中不吸烟的患者比吸烟患者多,但这只是偶然事件,个案不能代表全部。至于个别吸烟者长寿的问题,是因为遗传因素、个体情况等个体差异,90岁、100岁的长寿者中可能有吸烟者,但不能因为这样一些个案而说吸烟可以长寿。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吸烟有害健康,烟民患肺癌的风险较高是医学上不争的事实。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烟草和健康学组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教授胡雪君指出,个别老人吸烟一辈子没问题,这只是特例,因为每个人的DNA氧化和修复能力是不同的。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认为,应该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吸烟是健康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对每个个体来说是否导致生病、死亡是概率性事件。如果这个人在遗传基因上可能容易得病,恰恰吸烟是一个很重要的诱发因素,就启动了这个基因缺陷带来的疾病。通过大样本人群调查已经证实吸烟有害健康,而那可能存在的“利”目前还没发现。
支修益介绍说,《自然》杂志近期刊登了英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研究小细胞肺癌的基因图谱,发现了22910个突变。吸烟者平均每吸15支烟,DNA发生1次突变,抽烟就像玩轮盘赌,多数突变不会导致癌症,但只需一次致癌性突变,就可能让人罹患癌症。
误区三:
戒烟有害论
一些吸烟者认为,我已经吸烟几十年了,身体已经习惯了香烟,戒烟反而会影响健康;甚至会举出某人吸烟时没事,戒烟后患肺癌的例子。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戒烟后会变胖,对健康不利。
对此,专家表示,确实存在“戒烟之前没问题,戒烟后得癌症”这样的个别病例,但这只是外在表象,不能因此得出戒烟致病的结论。
支修益解释说,烟草的危害是有滞后效应的,戒烟之后,有个别人真的患上了疾病,但这个疾病其实是以前多年吸烟的结果,而不是他现在戒烟的结果。
胡雪君介绍说: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过这样的病人,问是否抽烟?回答不抽。问以前抽不抽?说抽。问戒多久了?回答说不抽有一周了。问为什么不抽?回答说觉得不舒服了。其实在患者因为不舒服而戒烟的时候,疾病已经发生了。
毛群安认为:本来戒烟是正确的行为,结果得病后把原因归咎于戒烟,这是一种认识误区。这种认识误区产生的原因在于对健康行为的理解,本来是一个正确的行为,反而被理解为不正确的行为,这就取决于你的健康素养水平如何,即能否主动获取信息、判断信息的正确与否,并运用这个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
对于戒烟后会变胖的说法,胡雪君认为:戒烟时,有些人会通过不停地吃东西的方法来转移注意力,达到戒烟的目的。而且吸烟会使味蕾感觉降低,肠道吸收下降,戒烟后胃肠吸收功能好了,食欲变好,所以可能会发胖。但比起吸烟的危害,发胖更轻一些,建议戒烟者多运动,多吃健康饮食。
误区四:
危害有限论
一些吸烟者认为:“吸烟时烟雾吸入肺部,只是危害呼吸系统,我的呼吸系统没问题,无需戒烟。”
专家指出,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不仅限于呼吸系统,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第五条明确指出,吸烟和被动吸烟会损害体内几乎所有器官,可引发癌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白内障、性功能勃起障碍、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姜辉教授告诉记者,吸烟对男性生殖健康危害极大。烟草中含有尼古丁、镉、有毒多环芳羟类等多种有毒物质,尼古丁可影响睾丸的生殖细胞,抑制性激素分泌和杀伤精子,导致精子数量减少;镉容易积蓄于睾丸组织中,可导致睾丸组织病理变化,引起血液中雄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水平变化,导致生殖功能障碍。研究发现吸烟者的精子密度、正常形态精子率明显低于非吸烟者,一项对比研究发现,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精子密度、总精子数、运动精子数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15.3%、17.5%、16.6%。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指出,吸烟可引发心血管病,机理在于:吸烟产生大量一氧化碳造成心肌细胞缺氧;烟雾中氢氰酸抑制细胞呼吸,导致血管壁缺氧、营养障碍、微循环障碍;一氧化碳、尼古丁共同作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英国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不吸烟者每10万人中冠心病死亡人数为572人,而每天吸25支及以上人群中每10万人中冠心病死亡人数为1025人,高出近一倍。戒烟是降低整个心血管风险的最经济的干预方式。
误区五:
低焦无害论
目前,很多烟草企业在宣传低焦油香烟的好处,吸烟者因此相信:“吸焦油含量极低的烟基本等于没抽,对健康没有损害。”
支修益教授指出,在过去50年中,流行病和其他学科的证据表明,烟草的改变并没有降低烟草的危害。使用低焦油含量的卷烟并没有减少肺癌发病的趋势。吸烟者吸烟量的增加和不正确的拿烟姿势是导致低焦油含量香烟危害没有降低的主要原因。所谓的低焦油含量通常是通过香烟过滤嘴上的侧孔实现的,侧孔畅通才能保证稀释吸入烟雾中的焦油含量,但侧孔往往被手指或嘴唇覆盖,其保护作用就失去了,对多数吸烟者来讲,吸入的烟草焦油含量实际上并没有降低。烟草中除了焦油外,还有其他多种致癌和有毒物质,低焦油香烟并不能减少和心肌梗塞、心绞痛有关的一氧化碳的含量。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教授解释说,没有证据表明,选择低焦油、低尼古丁香烟的吸烟者降低了健康风险。医学研究发现,为了满足生理上的依赖,吸烟者会把低焦油卷烟的烟雾更深地吸入肺部,从而增加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据美联邦通商委员会和马萨诸塞州卫生部等发表的研究资料,由于低焦油香烟使烟雾吸入肺的深部,因此吸烟者反而比过去吸入更多的焦油、尼古丁及其他致癌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