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梦超
当前,我国家庭能源消费总量已占到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24%,因此,推动家庭消费模式转变,建立节约、低碳型家庭消费模式,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2009年底,由中共烟台市委党校教授王喜红调查并撰写的《山东省建立节约型家庭消费模式研究》正式完成。在该课题中,王喜红提出了我国应建立低碳型家庭消费模式的观点。何为低碳型家庭消费模式?其在建立后对广大消费者的生活有何影响?对此,记者采访了王喜红教授。
传统家庭消费模式亟待转变
记者(下简称记):请问低碳型家庭消费模式具体应如何理解?
王喜红(下简称王):低碳型家庭消费模式是与传统、高碳型家庭消费模式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居民家庭或个人在消费的过程中,按照减量化、低消耗、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在不断满足家庭的基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做到能源和资源消耗最少,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小。其基本内容包括节约的消费理念、适度的消费水平、优化的消费结构、理性的消费行为、健康的消费方式等。
记:建立低碳型家庭消费模式,如何保证实现节能降耗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统一?
王:要同时达到这两个目标,必须借助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之力,使得社会能够生产出足够多的价廉物美的节能型产品。我国建立低碳、节约型家庭消费模式,亟待完善节能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制度,一要尽快确定政府采购产品的目录;二要尽快制定节能产品的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
大力培育节约型消费文化
记:将传统的家庭消费模式向低碳型家庭消费模式转变,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王:我认为主要是长期存在的不良消费文化。当前,我国消费文化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成份,例如消费主义文化十分盛行。消费主义以追求名牌和高档消费为目标,不仅导致人性物化和拜金主义流行,而且加剧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因此,重构节约型的消费文化十分必要。
记:节约型消费文化如何培育?
王:培育新型的消费文化需要多管齐下。首先,要发挥政府与社区的作用。政府注重舆论导向、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社区注重抓落实,以经常性地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为主。其次,要强化家庭和学校的作用,从儿童时期就开始灌输这种低碳理念。
出台政策明确公民、家庭的节能义务
记:对促进低碳型的家庭消费模式的建立,我国政府应如何进行正确引导?
王:首先应建立有关家庭节能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公民、家庭的节能义务。此外便是完善消费品的能效标识制度。现阶段我国已初步建立起能效标识制度,但制度运行尚存在较多问题,如资金不稳定、覆盖面小、消费者认知差等。政府应担当起能效标识制度运行的责任,建立专项基金,实行专款专用。
记:在建立低碳型的家庭消费模式方面,我国现行政策应在哪些方面予以完善?
王:我觉得在政策制定上首先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按照“多使用,多付费”的原则,合理设计价格体系,促进家庭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二是完善财税手段,促进家庭购买和使用节能产品。比如取消对水、电、气以及其他资源、能源的补贴,使其价格由市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