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黄芩收购有了“保护价”
北京市工商局发布黄芩收购合同示范文本
作者:贾君


      本报讯(记者贾 君)6月8日,北京市工商局制定的《北京市黄芩收购合同》示范文本正式发布,这将有效提高黄芩交易的安全性,让广大黄芩种植户吃上了“定心丸”。当天,京西3000黄芩种植户的代表,现场与黄芩茶加工企业代表北京瓷茗缘文化发展公司、北京灵之秀茶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使用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今年的黄芩收购合同。
  据了解,黄芩是传统药用植物,具有祛火、消炎、安神等功效,它还是“双黄连口服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北京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共10个条款,针对黄芩收购交易的各个环节分别设置,使收购企业和种植户在签约时能明确彼此的权利义务,并明确产品质量要求、交付、运输、验收方式等内容,大大减少了发生纠纷的可能。其中的定价条款列出了“保护价”选项,一旦双方当事人选择此项条款,那么交付黄芩时,如果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则按照保护价收购;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时,双方可协商上调收购价格,有效提高了黄芩交易的安全性。
  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表示,《北京市黄芩收购合同》示范文本的发布,将推动北京市合同农业发展,规范黄芩收购交易行为,维护黄芩种植户和收购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支持郊区特色农业规范发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法制之窗】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黄芩收购有了“保护价”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