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艺
6月10日和11日,连续发生在济南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两起医务人员被刺案告破。两案为同一人所为,凶手系因宿怨杀人。犯罪嫌疑人周某的父亲于13年前因患原发性肝癌曾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不久后去世。周某将其父去世原因归咎于医院,长期怀恨在心,遂采取极端手段制造此案。(6月12日《京华时报》)
犯罪嫌疑人举起屠刀滥杀无辜,造成医护人员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其犯罪行为令人发指,等待他的必将是法律的严厉制裁。但是凶手因医患纠纷宿怨杀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医患矛盾值得反思。
医疗纠纷并非一地独有的现象,它是一个带有共性的社会问题。为了应对医疗纠纷,医院煞费苦心。有的医院让医护人员戴钢盔上班,有的医院聘请民警担任副院长,甚至有一医院院长因为患者维权被逼跳楼。尽管民警进驻医院对于维持医院秩序,打击医闹,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医疗机构掌握话语权的情况下,请民警对付医闹,容易激起患者反感。卫生部曾要求医院设立专门部门或者专员负责患者的投诉接待、调查、处理工作,维持医院秩序与患者利益。但是,医院处理医疗纠纷,难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到底该如何处理医疗纠纷呢?我认为,一些地方设立第三方机构免费调解医疗纠纷的做法,提供了思路。
药价虚高、医生开大处方、大检查单,收红包、医院重复收费、不交钱不救人……在医德滑坡的现实语境下,患者普遍对医院缺乏信心,医患纠纷不断。而且医疗事故鉴定往往由同一个圈子的医生完成,“兄弟给兄弟做鉴定”,其可信度难以让人信服。比如,2003年至2005年,广州地区的医疗事故鉴定共354宗,仅39宗被鉴定为医疗事故。由于医疗鉴定的结果大多不利于患方,影响了患方对医疗鉴定的信任。以本案为例,凶手父亲已经去世13年,他仍然长期怀恨在心,除了说明他心胸狭窄、性格偏执以外,13年的时间里没人给他解开父亲去世原因的心结,才是他滥杀无辜医护人员的重要原因。试想:如果当初医院救治病人尽心尽力,医院与家属就其父死因认真做了感情沟通,相关机构做了令人信服的医疗事故鉴定,这场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现实生活中,除了患者家属过激杀人这样的极端案例以外,围攻医院,甚至请医闹讨说法的患者及家属并非个别。极端报复杀人事件应该谴责,患者请医闹维权不可取。但是,换个角度看,如果医生多些职业道德与救死扶伤的精神,患者的利益得到维护,医疗事故鉴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过激维权的患者也会大量减少。因此,医患纠纷增加、激化的症结主要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不完善,患者维权遇到瓶颈。用强制手段对付医疗纠纷,无异于给紧张的医患关系火上浇油。
引入第三方机构免费调解医疗纠纷,既给那些不信任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嫌司法途径麻烦费事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免费制度出口,第三方机构在公平公正性方面也易于得到社会认同。而且通过非诉讼争议解决方式,为调处医疗纠纷提供公益性服务,还能使医患矛盾解决方式更加柔和。作为一个专门的公益运作机构,有利于降低患者维权成本,提高医患纠纷处理效率。无论对患者,还是对疲于应付医疗纠纷的医院,都是有利的。在医疗纠纷层出不穷的当下,组建第三方机构免费调解医疗纠纷,打破医院单方面话语权,医患博弈将逐步趋向公平。
为了保证其公正性与权威性,调解机构成员不仅应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医疗知识,而且要吸收媒体、普通民众等多方面的代表参加。此外,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构的定位问题很重要。除了财政保障工作经费外,第三方 “医调委”的法律性质与工作人员薪金保障、考核评价,都需要周到的制度安排。如果医患纠纷化解通道被彻底疏通,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得到了患者的充分信任,不仅可以避免报复杀人这样的极端事件,医患纠纷白热化的矛盾也会逐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