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电信收费争议申诉量仍居高不下
作者:武晓黎


    ■本报记者 武晓黎
  又到了公布季度投诉申诉数据的时候,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2010年第3号)。二季度收费争议方面的申诉仍占总量的将近一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老问题的解决依然没有什么起色。
电信服务用户满意度微升
  据通告,二季度电信服务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全国电信网和互联网运行正常,网络接通率超过95%,故障修复及时率达到97%以上,主要指标符合电信服务规范的要求。电信服务用户满意度为79.4分,较一季度略微上升了0.8分。
  电信企业全力以赴,为世博会上百家媒体、200多家展馆以及每天数十万名游客提供了稳定优质的电信服务。上海世博会的电信网络经受住了超长时间、超大话务量的考验,保持了通信畅通。
  抗洪救灾应急通信保障是近期全国一个非常艰难而重要的任务。在我国南方多个省市遭遇严重洪涝灾害的情况下,通信行业迅速组织通信抢修和应急保障,出动抢修人员79624人次、抢修车辆24447台次,提供油机8566台,发送应急短信息1362万条,及时恢复受损设施,确保了灾区的抢险救灾和生产生活各方面的通信需求。
收费争议申诉量仍居首位
二季度,工信部各电信用户申诉受理机构通过申诉热线、政府网站等渠道,共受理关于电信服务的申诉19170人次,季度用户申诉率为17.3人次/百万用户,较上季度下降1.2%。中国电信申诉量占比30.1%,中国移动42.3%,中国联通27.6%。
  用户服务方面的申诉占总量38.3%,较上季度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涉及电信企业在业务宣传工作存在欠缺的申诉有所上升。网络质量方面的申诉占总量18.2%,较上季度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涉及手机上网和固定宽带业务网络质量的申诉均出现下降。收费争议方面的申诉占总量43.5%,虽然较上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但手机内置吸费软件问题和个别地方收费差错问题仍引起社会的关注。
收费提示不规范业务名不副实
  工信部二季度继续组织开展电信服务和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共对90家公司的541项短信、移动声讯和手机内置增值业务等服务和收费情况进行了集中抽样拨测。共查处违规业务47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费提示不规范、业务名称与实际内容不符等,对检查发现的违规问题已经依法进行了调查处理。
  各地通信管理局对于违反《电信条例》侵害电信用户合法权益行为,也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共查处违规电信企业62家次。
  整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工作进一步深入。3家基础电信企业共排查175.9万个接入网站,关闭未备案网站3000多个,关闭或屏蔽手机涉黄网站1.5万个,排查接入服务商743家,清退服务器层层转租接入商89家,清退手机代收费合作伙伴237家,取得一定成效。
水货手机蹭网卡害人害己
  针对近期媒体曝光的电信服务问题,工信部各级电信企业要认真核实,严格执行《电信条例》、《电信服务规范》以及相关行业标准,自觉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对照自身找差距,举一反三,不断提升电信服务质量,积极做好投诉处理工作,切实保护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
  南方多省洪涝灾害频发,工信部提醒各级电信企业一方面要为全社会防汛救灾工作做好通信保障工作,确保各部门、广大群众对外的联络畅通;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自身的防灾减灾工作,做好机房设备、线路设施的防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同时加强应急通信车辆、油机油料、光电缆等防汛物资的储备,以备随时紧急调用。
  针对内置收费陷阱等问题,工信部再次提醒广大消费者,要选择购买获得进网许可证的手机;不要轻易点击手机中含有诱惑性名称的内置菜单,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话费异常,应及时到营业厅或拨打客服热线进行查询,并保留好相关证据,向相关电信企业的客服热线或政府监管部门(12300申诉中心)投诉或申诉。
  工信部同时提醒广大电信用户,不要购买和使用“蹭网卡”或“网络破解器”,因为此类产品接入他人网络是违法的,且发射功率远远超过国家标准,不仅干扰正常的无线电通信,还危害使用者的人身健康。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4 版:数字生活·通信】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电信收费争议申诉量仍居高不下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