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纳凉点 酷暑之中享清凉
作者:朱素芳 吴采平
图片


      湖北省武汉市政府要求,最高气温达到35℃或最低气温达到30℃时,社区启动纳凉点,向低保户、家中无空调的特困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开放——

群众在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街复兴村社区纳凉点内休闲娱乐
■朱素芳本报记者 吴采平 文/摄
  8月2日,湖北省武汉市最高气温达到38℃。当天下午3点,记者走进武汉市江岸区泰宁社区纳凉点,只见100多平方米的纳凉点里已经坐满了人。今年81岁的空巢老人薛珍拉着记者的手说:“感谢政府,社区纳凉点真好,免费纳凉、品茶、读报,还有老人一起聊天。”记者看到,纳凉点备有棋牌、期刊、报纸、凉茶、防暑药品,全是免费的,纳凉的群众需要什么,居委会工作人员就会主动送到面前。
  武汉市民政局局长刘志海告诉记者,今年6月23日,当武汉的最低温度刚刚突破纳凉工程30℃的“警报线”时,全市1183个纳凉点准点全天候开放,开放时间比去年提前了15天。今年也是武汉市连续第九年启动夏季纳凉工程。武汉市纳凉工程能有条不紊地运作,得益于这套保障系统多年来不断刷新、完善。
制度性纳凉造福于民
  记者了解到,2003年,武汉市遭遇百年难遇的高温天气。为保障困难群众安度酷暑,当年7月31日,武汉市委、市政府连夜紧急部署,要求中心城区的社区迅速为特困群众设置空调纳凉点。一夜之间,武汉市腾出了690多间空调房,为3万多名困难群众送去清凉。
  2004年7月7日,武汉市正式启动纳凉工程,将当初的应急之举规范成为刚性的制度。武汉市政府规定,当天最低温度达到30℃或最高温度达到35℃时,社区纳凉点必须向低保户、家中无空调的特困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开放。同时呼吁,学校腾出教室,大单位及各街、社区腾出会议室、礼堂,帮助更多困难群众清凉度夏。武汉市民政局要求所有纳凉点都要设立指示牌,引导困难群众避暑。所有社区纳凉点必须做到“七有”,即:有冷气空调、有冷饮食品、有防暑药品、有文化娱乐设施、有消毒设备、有专人管理、有安全措施。
  今年78岁的王金庭老人生活困难,家中一直没有安装空调。5年来,他年年被居委会工作人员请进纳凉点度夏。看着纳凉点内的纳凉物资、文娱设施越来越齐备,他连声感叹:“真是托政府的福!”
纳凉工程惠及面越来越广
  在武汉市江汉区扬子社区采访时,居委会主任钱琴萍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2005年7月6日,正在逛江汉路步行街的外地游客李先生难耐高温闷热,出现了中暑迹象。他发现路边有一块绿色的指示牌,标明了扬子社区纳凉点的方位。依据指示牌的引导,李先生顺利找到了纳凉点。居委会工作人员端水送药,李先生很快恢复了健康。
  据武汉市民政局介绍,武汉市及各区政府每年平均为每个社区纳凉点下拨2000元左右的纳凉经费,并逐年增加。今年,每个社区纳凉点的纳凉经费是3000元,全市社区纳凉经费达到300多万元。另外,纳凉工程的惠及面越来越广。2005年,武汉市政府宣布,行人可以就近到社区纳凉点乘凉。
  与此同时,有条件的社区也在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人。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花园的6个社区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群众,来到小区内的建筑工地,将住工棚的农民工请进社区纳凉点。吹着空调,喝着绿豆汤,睡一个舒服觉,一天高温下的辛劳消失殆尽。孝感籍农民工小罗感动地说:“这里给我家的感觉。”
  武汉市民政局还在社会救助管理站设立了空调纳凉点,专门救助有中暑迹象的流浪乞讨人员。政府一心为群众,不少家庭条件不错的市民主动为政府分忧,共建纳凉工程。百步亭花园社区居民周仁光、文化兰老夫妻俩得知政府启动纳凉工程,主动向社区申请,将自己的家设置成居民纳凉点。为此,老俩口专门准备了书报、棋牌,打开音响设备,让纳凉的邻居们各得其乐。记者了解到,如今,武汉市已有近百位市民打开空调,欢迎左邻右舍的困难家庭
到自家避暑。
纳凉点带动邻里互帮互助
  7月28日,由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街居民组成的纳凉工程文艺演出队,来到该区解放路社区纳凉点演出。居民表演的魔术节目,让84岁的宋青书老人乐开了怀。此情此景,让一旁的秦大爷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武汉夏夜。
  秦大爷说,那时,人们都爱聚在一起摆竹床阵,谈天说地,共度苦夏。不知何时,武汉夏夜的这份特色民俗,被钢筋水泥的楼房阻隔。而今的纳凉点,不仅在酷暑中为人们送来一份清凉,而且让大家重拾当年的欢声笑语和亲近友爱。触景生情,秦大爷主动为大家唱起了楚剧。一曲唱罢,满堂喝彩。
  为了让纳凉点的生活更精彩,居民们的创意层出不穷。盲人夫妇徐红新和芦小梅爱好音乐,武汉市青山区桥头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与群众专门为他们在纳凉点开了一场音乐晚会。豪放的《西部放歌》、深情的《痴心爱人》,夫唱妻伴奏的和谐表演赢得掌声阵阵。
  越来越多的邻里情深、互帮互助的故事从纳凉点传出来。前些日子,家住武汉市江汉区建设社区的文连运老人几天没来纳凉点,老街坊们怕她病在家中,连忙上门看望,可文连运老人并没有异样。老人道出实情,“家住5楼,上下不方便,干脆闭门不出”。街坊们纷纷接她到自家住,文连运老人却不愿打扰大家。最后,居委会工作人员解了难,他们将文连运老人接到纳凉点,安排街坊邻居们轮流照顾。
●相关链接
纳凉工程大家谈
    ■王智纯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
办公厅信访办调研员):武汉市的纳凉工程是制度性的凉爽,优先覆盖低保户和优抚对象,公共救济政策自觉向困难群体倾斜,反映了政治文明和社会公平。
■甘德安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院长):武汉市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舍得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城市的纳凉工程,满足部分困难居民的纳凉需求,让他们安然度夏,充分体现出政府关心民生疾苦、情系百姓凉热的社会责任。
■肖汉超 (武汉市消费者协会
秘书长):武汉市素有“火炉”之称,纳凉工程为部分困难居民带来了一个清凉之夏。此举道出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内涵,即:群众利益无小事。
(吴采平/整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纳凉点 酷暑之中享清凉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