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媒体调查显示:武汉近八成大学生暑期求职曾被骗
作者:吴采平 范冬生 吴振南


     ■本报记者 吴采平通讯员 范冬生实习生 吴振南
  暑假是大学生找兼职工作的高峰期,面对各种各样的招聘广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忽悠”上当受骗。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曾就大学生暑期求职做过调查,在参与调查的近6000名大学生中,有77%的大学生表示在求职中有过受骗经历。其中,68%的人认为求职心切、考虑不周是被骗的主要原因。
骗术一:中介公司“空手套白狼”赚取大学生中介费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学生小林来到一家中介公司找兼职。公司经理收取了小林100元手续费后,开了张推荐信,让他去某休闲会所找陈经理。小林来到这家休闲会所,发现门口贴着招聘启事,陈经理告诉他:保安早已招满了。小林连忙拿出推荐信,可陈经理看完后告诉他,此次招聘并未委托任何中介,只要看到了招聘广告都能来面试,而且他也从来没听说过小林提到的中介公司。
  小林立刻返回中介公司要求退钱,可对方却以“已介绍了工作”为由,拒绝退钱。事后,小林将自己受骗的经历发到了学校与工商管理部门联合开办的校园维权之声网站,武汉市工商局江夏分局汤逊湖工商所通过QQ专程联系到小林,帮助他讨回了100元中介费。
骗术二:利用“山寨版”求职网站骗钱
  7月初,武汉纺织大学大二学生余樊发现了一家自称是“武汉人才网”的网站,里面有专门针对大学生暑期兼职的版块,余樊立刻与网站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对方以要交报名表为由,要求余樊将家庭住址、父母电话以及自己的手机号、在校情况仔细填写,并表示会为其保密。余樊求职心切,将详细情况一一进行了登记。
  一天后,余樊没有等到招聘方的录用消息,却接到了自己父亲从贵州老家打来的电话。父亲在电话中说:“一个自称是你学校的辅导员,电话通知家里说你出车祸了,需要5000元手术费,要我们马上打钱到一个卡上。”对方说出了余樊准确的在校信息,但余樊的父亲还是心存疑惑,并马上致电女儿,这才发现原来是一个诈骗电话。
  由于对方提供的信息,与余樊在招聘网站上所填的一致,余樊再次找到了武汉人才网。可与网站工作人员联系后发现,对方的人才库里根本没有自己的资料。后经沟通,余樊意识到自己可能登录了中文名字、网页设计相同的另一家山寨版“武汉人才网”。
骗术三:合同条款含糊不清规避责任
“当初急着找工作,哪里仔细研究过合同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学生贺波懊悔地告诉记者,本以为签了合同就有保障,谁知其中的条款早被设下了“陷阱”。
  据贺波介绍,6月20日左右,他曾与一家中介公司联系。对方收取100元手续费后,与他签订了合同,承诺1年内为其安排满意的工作。
  此后,中介公司先后为贺波推荐过四份工作,均因工作地点偏远,或不符合招聘要求而未应聘成功。眼看着暑假已过一半,自己还未找到兼职,贺波再次与中介联系,希望对方介绍能胜任的工作。但中介却以合同并未注明具体岗位为由,让他耐心等待。此时,贺波才仔细阅读合同,发现里面对工作类型、地点之类的要素没有详细描述,只是强调中介费不会退还。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教育培训】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媒体调查显示:武汉近八成大学生暑期求职曾被骗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