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沈雁英:选对食物让秋天润泽起来
作者:唐 夏
图片


    图说:沈雁英,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研究员、主任医师、营养师。在心理、营养、疾病预防和医院管理等领域有较深的造诣,被中央保健委员会评为优秀保健工作者。兼任中国女医师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二届委员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健康科学管理专业委员,担任《中国临床保健杂志》、《药物与人》、《新保健》等杂志编委。

■本报记者 唐 夏
  从中医来看,人的健康和气候、外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进入秋天后,天气比较干燥,对人的新陈代谢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患病。而合理的饮食有助于预防秋燥,就饮食润燥的相关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研究员。
  记者:什么是秋燥?秋燥会对健康造成哪些影响?
  沈雁英:秋天万物成熟,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千树落叶、万花凋零的时节。此时自然界阳气日衰、阴寒日盛,雨水偏少、气候干燥,万物渐渐萧条。“阳消阴长,热去寒来。”人们体内的阳气逐渐内敛,阴精之气不断转盛,因此代谢机能也由盛转衰,开始进入低潮。
  人们常以“秋高气爽”、“风高物燥”来形容秋天的气候,而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也别忘了它还带来了时令主气——燥。中医认为,外界燥邪过甚,侵入体内,损伤津液,津液亏虚,不能润泽四肢、皮肤。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咳,谓之“燥咳”。鼻乃肺之窍,秋天鼻干燥尤为常见。喉、咽也分别是肺的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袭击,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这些都和秋燥有关。
  记者:哪些食品有较好的润燥功效,有助于应对秋燥?
  沈雁英:秋燥是四时气候的自然现象,也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但防治之法也颇多。秋天在饮食上要注意滋养津液,可适量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适当选食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荠、柿子、银耳等。山药、白扁豆、藕、黄鳝、栗子、胡桃、花生等食品也非常适合在秋季食用。
  秋季养生以肺为先,故饮食以滋阴为宜。要少食辛辣味之品,如:辣椒、生姜、生葱等。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会伤肝,故在秋天要增加酸味的食品,酸味入肝,可增加肝脏功能,以抵御过剩的肺气侵入。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某些中药滋阴润燥、灌溉脏腑弥补秋燥对身体的伤害,减少或避免干燥的发生,其原则为滋阴润肺,不腻不燥。适合的药物有西洋参、百合、玉竹、沙参、麦冬、天冬、黄精、桑葚等,可单味运用,也可搭配运用。
  记者:请问,秋季的不同时段,在润燥上有什么区别吗?
  沈雁英:秋季前期主要是温燥。针对温燥的饮食养生方法要以清热滋润为主。饮食养生的方法应坚持二粥一汤的饮食方法,即早晚餐食粥,午餐喝汤,但粥汤的内容有所不同。传统养生学认为燥邪最易伤肺,在煮粥时加些切碎的梨块,有生津止渴、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秋季干咳少痰、失眠多梦者食用。煮粥时加些已用水发好的银耳,有滋阴润肺、养胃强身的作用,适于身体虚弱及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及慢性支气管炎者食用。羹汤类则以西红柿蛋汤为佳,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并有利于消化吸收。
  秋季后期主要是凉燥。针对凉燥的饮食养生方法要以驱寒润肺为主。饮食原则除滋阴润燥外,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能量较高的食物。食粥仍是主要方法,如:梨粥、百合粥、银耳粥都可食用,还可增加一些瘦肉粥类,如煮粥时加些瘦肉、皮蛋等,以补充蛋白质的消耗。还可进食栗子粥、桂花莲子粥、龙眼肉粥、红枣粥等,并多吃一些温性的蔬菜水果,如南瓜、葱姜、香菜、桃、杏、大枣、荔枝、乌梅等。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医药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沈雁英:选对食物让秋天润泽起来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