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200多位飞行员资质造假如何撑起民航安全
作者:丁寅


    ■丁 寅
  伊春空难发生后,飞行员能力和资质问题被再次摆上桌面。中国民用航空局于2008年至2009年曾在内部对飞行人员资质进行检查,查出来飞行经历不实的达200多人。目前,一场对全行业的安全检查已经展开(据9月6日《解放日报》报道)。
  我国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乘坐飞机出行,他们怀着极大的信任,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飞行员。但谁能想到,这些身负重托的飞行员中,有些人连资质都是伪造的。
  对造成42人遇难的伊春空难,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曾表示,从初步暴露的问题来看,可能由机长错误导致。该机机长齐全军就存在资质经历造假问题。他原是开小飞机的,进入深航后,并没获得机长批文,这是他第一次飞伊春,也没人带飞。可怕的是,这样的资质造假并非个例,仅民航系统前两年自查,就发现200多位飞行员有资质不实的问题。
  根据今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我国去年乘坐飞机出行的人数达到2.3亿人次。这个被视为行业成就的数据,一旦和200多位资质不实的飞行员摆在一起,就实在变得有些触目惊心,因为有这么多人的生命被置于危险中,其中有些还是多次。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所乘飞机的飞行员资质是否造假,飞行记录如何,有无健康问题。这样的隐瞒和伪造,算不算是犯罪?
  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飞行员的资质问题也一度被忽视。1987年,后来获普利策新闻奖的一组系列报道揭开了这一内幕。在以《飞机驾驶员座舱中的隐患》为题的14篇报道中,不少飞行员存在的吸毒、醉饮、心脏病等问题得以曝光。其中一名飞行员有持续的酗酒问题,后来开一架双引擎飞机撞了山头;另一名患心脏病的直升机驾驶员坠入了深谷。这组报道发表之后,美国开始全面清除隐患。而我们,是不是也该以伊春空难为契机,开始重视飞行员资质不实问题,并就此着手彻底解决问题?
  资质造假背后,是国内航空业快速扩张过程中飞行员数量奇缺的现实。一些航校急于求成,竟在学生学习阶段就造假。2008年1月,北京泛美国际航空学校为此受到重罚。该校伪造了85名学员的培训飞行时间,并安排其毕业。同样因为数量奇缺,国内一些飞行员频繁跳槽。在美国,明确规定飞行员从A公司跳槽到B公司,B公司有权向A公司索要这个飞行员的安全记录,且对方必须如实提供,否则就是犯法。而在我国,这些都还没有相关法律来约束。所以,伴随着飞行员的不断跳槽,是个人收入越来越高,而一些人的资质却越来越像一团迷雾。
  伊春空难是一次警示。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彻查全国飞行员的资质和飞行记录,有“病”的治“病”,“病”得太重的下岗。同时,航校应该加大培训规模,并通过严格的淘汰制度,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飞行员。这样做,是对飞行员本人负责,更是对一年上亿人次的乘客生命安全负责。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200多位飞行员资质造假如何撑起民航安全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