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鲁迅公园改造方案日前敲定并实施,其中保留围墙等多处细节采纳了市民的建议——
民意“拍板”留住江南风韵围墙
作者:王文郁
图片


    鲁园的江南风韵围墙得以保留

■本报记者 王文郁 文/摄
  保留围墙,改造拱桥,增设健身器材,翻新雕塑……在充分听取民意的基础上,辽宁省沈阳市鲁迅公园改造方案日前最终敲定并正式实施。记者了解到,其中保留围墙等多处细节采纳了市民的建议。
  鲁迅公园又称“鲁园”(以下简称鲁园),已有近30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在沈阳市环城水系南运河的改造过程中,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对鲁园进行了总体设计,并监督实施建造。公园外围墙白黑相间,体现了鲁迅先生家乡南方水乡的特色。公园建成后的近30年间,虽然历经几次维护,但没有进行过实质性大型改造。
  2008年,按照沈阳市制定的总体规划,市内公园外围陈旧栏杆及围墙必须拆除,更新采用木质绿化生态围栅。今年7月初,沈阳市和平区城建局拟投入200余万元,对鲁园进行大修,包括拆除公园四周白壁黑瓦压顶通透式的古典园墙,使公园变成一片园林绿地,公园四周栽种花草树木,以景观带作隔离。
  然而,鲁园周围的居民在获悉改造规划后,却提出与原规划不同的意见。不少居民表示,原外围墙设计风格独具江南风韵,保留外围墙,可以使鲁园的特色更鲜明,拆掉了可惜,也丧失了鲁园的原有风格。
  7月26日,和平区政府邀请10多位市民、学者、建筑美术设计专家,召开座谈会,并将鲁园更新规划和效果图公布出来,让各方对其进行点评。
  和平区人大代表马玉秋表示,鲁园四周的市民对公园有很深的感情,没有了白墙黑瓦的围墙,鲁园就不是人们心中的鲁园了,希望进一步保存公园的鲁迅主题和江南文明,为四周居民保持一份江南园林的幽静。
  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张伟教授认为,每座城市都应有其本身的特色,这种特色表现在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持续。鲁园白墙黑瓦的围墙很有艺术特点,与园内的江南园林景观天衣无缝,拆掉围墙就影响了鲁园的完整性。
  8月26日,沈阳市和平区城建局副局长刘云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根据座谈会上各方面的意见,我们又开通社会热线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市市民征求意见。在收到200余位市民的反馈意见中,有超过90%的市民希望留下外围墙,使这一独特公园景观在沈阳市继续传承下去。为了尊重民意,我们在最后确定的园林规划中,对市民和社会各方面保留围墙的意见给予了充分采纳。”
  刘云初告诉记者,原定7月中旬开工的鲁园改造工程,因为增加了上述程序,后延了1个多月时间。改造工程已于8月19日正式动工,10月10日将全面竣工,届时公园将重新对外免费开放。
  8月26日,记者来到鲁园采访时看到,整个园区已经封闭,大型机械正在园内施工。一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鲁园外围墙的翻新工程要往后等一段时间。此次改造将按照生态化、人性化和多样性的原则,对园路、广场、园艺小品等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在园区内添置健身器材、座椅、防护栏等设施,对公厕、廊架进行生态化改造,为游人提供更加周到和便利的服务。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特别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民意“拍板”留住江南风韵围墙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