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包期外,家电维修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对此,很多消费者都非常清楚。但是一些企业的维修人员在检修三包期外的故障家电时,有时故意高报维修价格,让消费者难以接受,然后又假称可以私下给予维修,不走公司的售后服务,可以大幅降低维修价格,从而达到揽私活的目的,让消费者步入陷阱并很难维护合法权益。
上海消费者熊先生向本报投诉称,他2005年买的一台空调今年8月份出现了不制冷故障,他于是按照保修卡上的电话联系了该品牌在当地的特约维修。第二天,维修人员上门检查后指出压缩机出了故障,按照厂家的收费标准,维修费是600元。熊先生觉得太贵。见此,维修人员又表示,如果不走公司的账,可以便宜很多,只要350元,并称都是一样的修理,质量一样有保证,不过不能开具发票,也不能填写保修卡。考虑到对方是企业的特约维修人员,维修质量应该有保证,熊先生同意了。
可是没想到的是,空调只好了一个星期就又出现了同样的毛病。熊先生只好再次打电话到特约维修部申请维修,但维修部方面表示没有他的维修记录,要想维修必须再次付费。熊先生向厂家售后部门投诉,对方同样称没有他的维修记录,没法处理,要想维修必须付费。无奈,熊先生只好答应付费。当维修人员上门检查后,指出只是线路和电容出了故障,包括上门费、维修费、换件费一共是120元,并告诉他空调压缩机根本没有问题。这下,熊先生才恍然大悟:他上了维修人员揽私活的当了,但由于没有任何证据,想投诉维权都难。
山东烟台消费者肖女士也向本报投诉称她前不久差点儿就上了维修人员揽私活的当。肖女士在2006年底购买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机买了一个多月后她就去了上海,直到今年年初的时候才回到烟台,开始正式用这台洗衣机。想不到用了3个多月后,洗衣机就坏了。她联系了该品牌在当地的售后维修部门,对方表示洗衣机已过包修期,要加收几十元的上门服务费。想想这个要求也算合理,她就答应了。
第三天,维修人员上门检查后表示是主板坏了,需要更换,费用是580元。一听这么贵,肖女士表示难以接受。这时候,维修人员立即表现得很“体谅”,说可以私下给修,只要400元就行。肖女士一听,就意识到这里面有猫腻,非常生气,当场拒绝了。维修人员表示不修可以,但肖女士要支付40元的上门费。受不了维修人员的纠缠,肖女士付了40元。
后来肖女士一个懂维修的亲戚来访,检查后发现只是一个小部件坏了,重新换了一个新的,只花了80元。
记者接到肖女士的投诉后,拨打了该品牌的全国统一客服热线,反映肖女士遭遇的情况。工作人员表示,可能是维修人员在揽私活,但由于肖女士没有证据,他们也没法调查处理。这位工作人员建议说,联系品牌售后,最好拨打该品牌统一的客服热线。“通过我们派单子下去,转到正规的维修网点,这样对网点来说也有个约束力。”并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对服务不满意,也可以直接向客服电话投诉,“但现在直接和网点联系的,就算是我们正规的网点,我们也无法对他们进行约束,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
中国家电服务维修协会副会长郭赤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说,在遇到家电维修人员揽私活时,一定要予以拒绝。因为这些绕过公司以个人身份揽活的维修,维修人员通常不会开具维修和收费单据,企业也就不会有记录,消费者手中也没有证据,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将很难维护自己的权利。另外,家电维修时应问明收费标准,索取单据,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注意的是,单据上要注明维修单位名称,消费者要仔细阅读企业的服务承诺、更换零配件记录、费用金额。此外,要察看公司名称和公章上的名称是否为同一个,有的时候会出现两者不符的情况,如果出现问题,最终责任方的界定将会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