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行动诠释责任与使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汽车设计新秀班开班仪式图为大赛评委阵容乘用车金奖商用车金奖
汽车设计嘉年华
  2010年9月10日,中央美术学院多功能厅,第三届中国汽车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暨首期汽车设计新秀班开班仪式隆重举行。来自汽车界、工业设计界、教育界以及媒体约300位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徐建一、副总经理吴绍明、副总经理许宪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中国一汽高级经理代表团以及获奖师生代表出席了颁奖典礼。
  “这是中国汽车设计教育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与会专业人士如是评价。
  首届中国汽车设计大赛自2004年创办以来,迄今已举办了三届。6年中,大赛影响力日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支持。第三届汽车设计大赛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征稿,截至7月25日,来自全球200余所院校的参赛选手递交了1055套作品。经过专家组初评,共有257套参赛方案脱颖而出,进入深化设计与模型制作阶段。经过激烈竞逐,产生了36项作品奖与5项院校组织奖,其中,李啟源和马珂分获乘用车组及商用车组金奖,从徐建一总经理手中接过了载满荣誉的奖杯。
  据介绍,中国汽车设计大赛已经成为代表中国较高水平的专项赛事,在国内外汽车设计领域拥有日益重要的影响。与前两届相比,本次大赛参赛作品质量明显提高。“本次大赛采用了国际通行的邀请赛赛制,由组委会遴选出参赛学校范围直接发送邀请函。”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最终国内参赛院校数量为170所,占国内开设工业设计专业高校的68%。”
  与设计大赛联动的首届中国汽车设计人才新秀班是另一个亮点,该班学员均为本次大赛的获奖选手。中国一汽与中央美术学院通力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邀请国际知名设计大师、学者来华授课,并联手国内三家专业汽车设计机构,通过一年的学习与实践,为学员们创造了国内顶级的汽车设计教育平台。
“人才缺失”的矛盾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徐建一在颁奖典礼上表示:“人才紧缺是目前国内汽车自主品牌持续成长所面临的紧迫课题。设计大赛与新秀班的设立对于巨大的人才缺口而言,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但这是一个火种。”
  众所周知,汽车设计是一个知识密集且高度复合的领域,它需要设计师全面掌握汽车制造相关的多学科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个优秀的汽车设计师,除了在科学和艺术两大领域拥有扎实、广泛的知识储备,也不能忽略汽车作为一种商品的各种属性——比如在设计时考虑成本和顾客的心理需求,而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和研习。
  尽管中国汽车工业已有57年的历史,然而相对于国外汽车设计产业的深厚文化和国外设计师的丰富经验,还是起步太晚、缺失太多,由此导致中国汽车设计人才和汽车企业的关系也非常尴尬。一方面企业觉得国内汽车设计产业缺乏成熟而有经验的人才,由此很多本土汽车企业模仿国外汽车公司产品,或者将汽车设计环节外包给国外设计公司;另一方面大量的设计系毕业生就业困难,更谈不上能有磨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位国内汽车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对这种情况忧心忡忡:“一方面是国内汽车企业不敢用中国的汽车设计师,本国的设计能力得不到提高,人才也得不到培养,设计文化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是国内设计师缺乏经验,设计的作品幼稚不耐看,这也导致设计师本身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中国汽车设计的火种
  在国内多家汽车企业当中,中国一汽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和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一直怀揣一份特殊的使命感,发展壮大民族汽车工业对于中国一汽来说责无旁贷。
  2004年,中国一汽迎来年产销量100万辆的辉煌时刻。荣耀面前,中国一汽未雨绸缪、深谋远虑,他们意识到中国虽已步入汽车大国的行列,但离汽车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人才,尤其是优秀的汽车设计人才。时不我待,中国一汽决定,在中国创办一个鼓励自主创新设计的专业竞赛,为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储备优秀人才,由此中国汽车大赛应运而生。
  2005年3月5日,“首届中国汽车设计大赛”举行新闻发布会。与会当日,正值“两会”召开时期,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朱焘先生,百忙中告假“两会”,现身发布会,并盛赞中国一汽“眼界宽、视角高、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令在场媒体和所有工作人员备受感动和鼓舞。
  2007年第二届汽车设计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球216所院校提交的467套有效方案。“能源与空间关怀”的主题激发了参赛学子的创造灵感,优秀作品层出不穷。一幅幅设计曼妙、构思新颖的参赛作品令大赛国际化评审团都赞叹不已。
  得益于前两届比赛的成功,也得益于广大参赛院校和学子的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第三届大赛影响力继续扩大。正如某汽车业内人士所言:“本届大赛中涌现出不少才华横溢的优秀作品,这些选手们是中国汽车设计界未来的希望。中国一汽牵头主办的大赛,雪中送炭,为中国汽车设计界的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国字一号”的责任与使命
  第三届汽车设计大赛圆满落幕了,首期汽车设计新秀班开班了,第四届即将启动;这是希望与梦想的寄托,这份寄托属于整个中国自主汽车工业。
  由最初的举办大赛、发现人才,到如今的大赛、教学有机结合;发现与培养人才齐头并进,6年中,中国一汽始终坚持着最初的梦想,践行着最初的诺言。可以说,这是新时代环境下,中国一汽对“争第一、创新业、担责任”核心价值理念的精彩诠释,是其对“品质、技术、创新”自身品牌内涵的追求,是其为“以做强做大一汽自主事业为标志的第四次创业”的必然,更是其作为“国字一号”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因此,我们还要为中国一汽叫好。57年后,开拓者的角色,还是中国一汽,也许,这是使命的必然,更是其“争第一、创新业、担责任”文化内核的使然。
  然而,由此展开,我们又要说,仅中国一汽是绝不够的。中国一汽这份担当,是一条发展的思路,但要真正振兴中国自主汽车工业,必须靠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承担书写中国自主辉煌重任的是我们所有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汽车·趋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行动诠释责任与使命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