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谁在纵容一座大桥10年24修
作者:吴杭民


    ■吴杭民
  湖北省武汉市白沙洲长江大桥近日开始为期40天的局部封闭维修。这已是这座投资11亿元的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10年间的第24次维修。桥龄10年,维修24次,平均不到1年要修两次。一座桥如此不“健康”,不得不令人担忧(据 9月24日《楚天都市报》报道)。
  白沙洲大桥是武汉长江第三桥,而1958年建成的万里长江第一桥50年才大修过一次。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了,可这修桥铺路的活儿,却越干越丢份儿了。桥龄10年,维修24次,一年得修2.4次,平均不到半年就折腾一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此桥最近一次大修是在去年7月到9月间,桥面用的是美国进口环氧沥青混凝土,耗资逾亿元。当时负责大桥维修的公司解释称,维修用的是进口新材料,但为了赶工期,施工用的是“土办法”,即在混凝土还未自然干透的情况下,采取高温油炉烘干,使得沥青黏合强度、硬度都大打折扣。可是,这仅仅只是10年24修中的一次啊,那其他23次呢?难道都是同样的理由吗?现在,有什么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说服我们,让我们对10年24修不感到格外诧异和震惊?
  一座大桥10年24修,这等荒唐的事情,就在有关部门的眼皮下年复一年从容上演,我们不得不愤慨地发问:究竟是谁在纵容一座大桥10年24修?相关的监理单位、监督机构,在一次又一次的大修后是否进行了调查与反省?
  白沙洲长江大桥也算是一个民生工程,可这个民生工程,却成了一个耗费纳税人辛苦钱的无底洞。最近一次大修耗资逾亿元,试想,这10年24修,得糟蹋掉多少纳税人的钱?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建造时投资11亿元,没准这累计的维修费用,早就可再造一座长江大桥了!而平均不到半年就得折腾一回,又给当地百姓的生活等带来多么大的影响和干扰?劳民伤财,应该是评论此事最贴切的词语。
  对“修路腐败”,我们已不陌生,一条好端端的马路,可以成为一些人渔利的“拉链路”,反复折腾,经常开挖。笔者以为,这个10年24修的修桥故事,没准也暗藏了不少的猫儿腻。最近一次大修使用进口新材料耗资逾亿元,有关部门审计、监督了吗?资料显示,白沙洲长江大桥全长3589米,依此推算,上次修桥每米耗资将近2.8万元。使用了如此昂贵的进口新材料,果真仅仅是因为“赶工期”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报道,关于桥梁施工的质量责任,武汉市政府已经展开对白沙洲大桥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环节的调查。希望调查能告诉民众,10年24修,究竟糟蹋了多少钱?又是谁在纵容一座大桥10年24修?也希望调查后采取的措施能够堵住制度上的漏洞,为这项不光彩的修桥纪录画上句号。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谁在纵容一座大桥10年24修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