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西安临潼:向国际旅游区不断迈进
作者:曹国强
图片
图片


    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剧照(上)
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大秦帝国影视基地效果图(下)
  气势磅礴的兵马俑军阵,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陵园,流传着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华清池,以及被誉为华夏源脉的骊山森林公园……名城临潼,以其著名的旅游资源而成为世界游客争相前往的焦点;女娲补天、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商鞅变法、焚书坑儒、鸿门宴、西安事变……六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1830处文物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临潼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近年来,临潼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国际化的眼光审视和定位旅游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塑造“秦风唐韵御温泉”三大旅游文化品牌,提出了“打造国际旅游区”的宏伟目标,调整布局,创新思路,转变方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显著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长恨歌》带临潼走出尴尬旅游境地
  2007年,一部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为蓝本,投资1亿多元精心打造的国内真山真水真历史的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在临潼华清池景区震撼上演。一流的灯光、舞美,在故事的原发生地,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文化、人间与仙境、传统与时尚等巧妙交融,艺术再现了2000多年前唐明皇和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成为享誉全国的旅游文化典范。一经推出便红透大江南北,吸引着海内外无数关注的目光,收到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临潼华清池及周边景区游客数量也逐年递增,旅游收入大幅攀升,同时带动了临潼地区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三产的发展。
  探索,就是用智慧在借鉴中寻求创新。发展,就是凭勇气在创新中大胆实践。《长恨歌》效应带给临潼的不仅仅是喜悦,更多的是挖掘优势资源,加快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的坚定信念。
  借鉴《长恨歌》的成功经验,2009年,临潼区投资2.7亿元人民币,聘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孙皓晖担任编剧,由舞蹈界享有盛名的著名编导赵明担任总编导,由国际著名音乐大师克劳斯担纲音乐设计,在秦文化特色最鲜明的秦兵马俑博物馆门前,着手打造正面歌颂秦文明、秦文化的大型舞台剧《秦始皇》,依托秦始皇兵马俑的无穷魅力,将深埋地下数千年的历史故事搬上舞台,艺术再现秦始皇及其先祖奋斗、征战、鼎革、建制、始统中国,开创中华文明共同体的壮丽诗篇。
  目前,为《秦始皇》剧提供演出平台的秦皇大剧院正在加紧施工之中,该剧也已完成剧本审定和演员选定,正在进行紧张的排练,预计明年初就会正式上演。届时,《秦始皇》将与《长恨歌》东唱西和、珠联璧合,将临潼“秦风唐韵”两大文化品牌放大到极致。
  “小动作”折射出发展“大思路”
  如果说《秦始皇》是临潼破解旅游发展瓶颈的大手笔之作,那么,临潼加快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同样少不了“小动作”。
  乡村旅游项目溪源山庄依托戏河沟道独特的田园风光,集田园观光、休闲垂钓、会议就餐、特色美食、民俗展演为一体,将旅游休闲与农家体验有机结合,开创了临潼发展体验旅游的先河。经过几年的发展,溪源山庄已成为临潼乃至西安颇有名气的乡村旅游品牌,经济和社会效益日趋显著。
  对此,临潼区区长庞阿平的看法是,乡村体验旅游巧妙的利用了游客白天参观景点与晚上观看《长恨歌》演出的时间间隙,将旅游休闲娱乐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满足了都市人体验旅游的心理诉求,拓展了旅游空间,延伸了旅游产业链,实现了旅游发展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体验型的转变。
  有了溪源山庄的成功“试水”,临潼区不断加大对乡村体验旅游的开发和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临潼区创建旅游强区工作实施方案》、《临潼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汉代石榴休闲观光园详细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方案,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初步形成以芷阳村农家乐休闲度假区、新丰渭河休闲垂钓区、五星绿色生态园、宋家村现代农业观光园、秦俑民俗文化村、骊山牡丹沟农家乐等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农家乐聚集区,发展乡村旅游点260余家,年接待游客约百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达2000余万元,一个以景区现代旅游为主,乡村生态旅游为辅的旅游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由旅游景点走向旅游大景区
  小打小闹的改造始终赶不上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临潼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的调研和论证,在对城市发展功能进行重新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托景点建设景区的发展思路。
  依托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博物馆,规划建设了以秦文化为主题,总面积35.4平方公里,包含观光、休闲、娱乐、商业、居住、体验、工艺品生产为一体的秦文化旅游区,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秦文化产业航母。以现代休闲园林为主题,建设春、夏、秋、冬四个环境绿化区;汇集全省民间民俗精品,集工艺品制作、销售、农家乐旅游等项目于一体,优美的环境,一流的配套设施、人性化的服务,让全世界游客感受秦文化的无限魅力。
  总投资5.53亿元人民币,占地2900余亩,整合秦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陵园两个著名旅游资源,在秦始皇陵核心区2.13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新建石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博物馆三个展馆,开通观光线路,实行“一票制”参观。这里将成为集文物保护、研究、鉴赏于一体的中国第三大博物院和中国超大的秦文化展示区。该园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与游客见面。
  依托骊山自然山脉,与曲江新区合作,在该区西南28.7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投资930亿元人民币,开发建设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形成“一山一带三湖五区”的基本格局,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温泉疗养、商贸会展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预计旅游收入将达40亿元。
  软硬件建设带来旅游环境的大提升
  近年来,临潼区全面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通过景区软硬件的大提升,向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不断迈进。紧紧围绕创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相继开展了“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等景区公民思想道德、文明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城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城乡文明程度、城乡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城市点亮、景区扮靓、交通治理、线网落地等工程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景区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强导服人员培训,全面提高旅游从业者素质,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加强旅游宣介,《星光大道》、《金土地》走进了临潼;“旅游大篷车”,“幸福生活天天有 百万市民游临潼”等各种推介活动蓬勃开展;成功承办了第三届中国西安-韩国晋州“石榴花之春”旅游文化活动、第二届中国诗歌节闭幕式以及首届西安乡村旅游荷花文化节,利用“世博效应”开展临潼推介日活动……旅游名城临潼一次次名声大震,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世园会”让国际旅游区插上腾飞的翅膀
  今日临潼,位于国际化大都市大西安副中心城市,紧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大西安总体规划》的难得机遇,结合资源和区情实际,参照国内外国际旅游城市的基本经验,将加快制定建设国际旅游区的实施意见,并聘请国际、国内著名策划规划公司,适时启动临潼国际旅游区策划规划工作,致力打造国际旅游区。
  同时,以西安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临潼全面启动了“扮靓国际旅游区 喜迎西安世园会”活动。临潼区将集中实施城市景观、重点区域、城市交通、和谐稳定、城市服务等五大提升工程,重点进行城市快速干道临潼段景观再提升,华清池景区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骊山点亮,姜白路城市化改造,城市线网落地,骊山北麓植被恢复保护和新丰、零口、代王台塬绿化示范工程,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提升,景区标识符号以中英文两种文字进行改造提升等,努力在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西安(渭北)现代工业新城、渭水曲项小区、陕西理工学校临潼校区、创业服务大厦、秦陵遗址公园、新丰工业园区、临渭经济协作区、秦汉大道临潼段、行北渭河大桥等重点区域和项目上实现突破。同时,“世园会”期间,临潼还将组织开展“迎世园、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活动,不断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办好“世园会”,当好东道主,借世园会向世界展示临潼国际旅游区的独特魅力。
  临潼区委书记任军号说:“我们要紧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难得机遇,以西安举办‘世园’国际盛会为契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致力打造临潼国际旅游区,努力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争取更大的作为。” (曹国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行游天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西安临潼:向国际旅游区不断迈进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