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彩电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升级扩容机遇:一是未来5-10年将有超过4亿台CRT电视需要升级;二是三网融合开始试点以及未来的推广,将让国内的彩电市场规模从目前的不足4000万台到实现翻倍增长。
产业诱惑掀起了上游2000亿元的面板和模组投资浪潮,而外资平板巨头在金融危机后重新将战略重点移转至中国市场,IT巨头也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在彩电产业的十字路口,国内彩电巨头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状态,而已经走到第二轮产业大洗牌收官阶段的国内彩电行业,正在等待一个全新的彩电霸主的诞生。
“经过两轮大的行业洗牌,国内彩电行业已经来到了十字路口,只有真正战略正确的企业才可以成为彩电业‘新黄金10年’的赢家。”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如是表示。
领导品牌的契机
2010年6月30日,一向低调的创维数码公布了2009财年的财报,227.7亿港元的销售规模和13.26亿港元的净利润,这一历史性突破的业绩已经超过了其他5家国内彩电企业的总和,让创维在数据上成为了国产彩电的领军品牌。显然,坚持核心产业做强的创维除了在机顶盒、液晶模组等相关产业布局外,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彩电主业中,这为其成为彩电行业领军品牌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过去的5年中,创维果断地调整了产业结构,对平板电视领域进行了多项战略投资:与上游领域液晶屏生产商LGD、奇美建立了合作关系,保证供应链顺畅;成立液晶事业部,在液晶模块、背光源、偏光片、IC等链条上深度投资;成为液晶模块的主要供货商;投资广州、石岩、内蒙古的新平板电视基地,在成都、南京、江西宜春等地建设物流基地。这些投资在2008年开始发挥出作用,到2009年创维液晶电视的出货量已经达到600万台,占电视机总销量的78.1%。
据奥维咨询在中国390个城市及4300个终端门店进行的统计显示,创维液晶电视截至2010年3月31日的12个月,在国内外所有品牌中,创维液晶电视销售量的市场占有率分别15.7%,位列第一。
创维引领彩电技术革命
当彩电企业都在CRT电视泥潭中寻找生命曙光时,创维却在电视行业刮起了“逐行”、“纯平”等四大风暴,作为行业的后进入者,在使用最先进的应用技术方面创维具备了先天优势。
杨东文表示:“在率先完成液晶电视的产业链布局的同时,创维在应用技术领域的布局同样领先于行业。”
当国产彩电品牌都在为等离子、液晶、背投电视等新技术等艰难选择时,创维从最初的全面进入到后来选择液晶用了最短的时间,而且在图像处理、音频处理领域,其推出的V12数字音视频引擎,以及节能“屏变”技术都成为行业效仿的对象。而作为最早投入研发互联网解决方案的企业,早在3年前,创维就打造出具有酷影、酷乐、K歌等功能的3C雏形的酷开电视,酷开网的创建和广电运营商的战略合作,更是体现了创维差异性应用技术的战略,成为多媒体娱乐终端的经典之作,从而奠定了后来互联网电视的引领地位。
2010年伊始,创维再次果断出击,迅速抢占LED转型先机,今年第一季度创维LED已经成为了国内LED液晶的第一品牌,在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其LED液晶的占比已经提高到50%,这也是创维引领国产平板行业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电子商会常务副会长王宁表示:“要想成为彩电行业的领导品牌,不仅是依靠规模和利润的领先,在彩电产业的每一次技术革命中都能发挥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指标,而创维在国产彩电阵营的全面领先,与其在国内彩电产业的技术革命中的步步领先密不可分。”
创维的体制优势
在所有的彩电企业中,无论是渠道变革,还是技术升级和产业布局,创维的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都是位居行业领先地位的。
早在2001年杨东文主导创维营销系统后就提出了“第三类营销”的战略,在短短半年内让困境中的创维站稳了行业四强的位置,而在此后创维就成为了彩电行业营销系统变革的先锋。除了中心城市的布局外,创维在三四级市场的渠道布局是行业最为完善的,而且与经销商的利润分享制度也让其在经销商的聚合力最强,这使创维在家电下乡中从2009年就开始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
杨东文表示:“创维的决策速度和转型的魄力是行业内最强的,这与创维的体制优势密切相关。”
另据了解,在2001年后创维就推出了管理层期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而在2004年后创维职业经理人的团队和管理制度得以确立,在解决了股东与职业经理人矛盾这一民营企业的痼疾后,创维的体制优势得到了继续扩大。创维每一次决策都非常及时和准确,从CRT时代的四大风暴到平板电视的酷开、LED普及风暴,创维的决策都要比竞争对手早半年以上。
创维的体制优势还体现在激励机制上,2009年业绩暴增的同时其股价上涨近30倍,这不仅让股东赚得盘满钵溢,而且让创维的管理层和营销体系人员都在期权激励中得到了巨额回报。
管理层的稳定、彩电业最完善的激励体制,以及处处领先的产业决策,让创维已经具备了成为国内彩电行业领导品牌的资格,而且创维的业绩优势也已充分体现这一趋势。
(可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