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百花奖被指公信力降低
作者:法晚


  参赛片陈旧、不设编剧奖、奖项份量变轻……金鸡百花正遭遇到空前的信任危机。
  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0届百花奖颁奖典礼日前在江苏江阴落下帷幕,韩三平和黄建新执导的《建国大业》获得最佳影片,冯小刚凭借《非诚勿扰》问鼎最佳导演,陈坤称帝,赵薇封后。几个最重要的奖项,与之前的坊间传言和媒体预测竟然完全一致。
  业界认为,最近几年,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公信力逐渐下降,目前已经降到历史最低,若不痛定思痛做出改变,恐多年之后将无人问津。
参赛影片偏旧难调动观众积极性
  金鸡百花电影节实际上是两个电影奖项的评比,一个金鸡奖,由专家评定;一个百花奖,由观众评定。目前,两个奖项虽然合在了一起,但各自隔年举办一次——奇数年颁金鸡奖、偶数年颁百花奖,评选范围也被圈定在两年内上映的影片。金鸡百花电影节推出这样的改革后反而让观众和媒体有点晕。
  这样做导致很大一部分参赛影片陈旧,比如陈坤用来角逐本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的片子《画皮》,早在2008年就上映了,今年还来参加评奖,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让冯小刚获得“最佳导演”称号的《非诚勿扰》,也是2008年上映的。
  国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电影杂志主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参赛影片陈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难以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说实话,都几年前的片子了,茶都凉了。不管是观众还是业内人士,有几个人会关心它到底能不能拿奖。”
不设编剧奖被指不尊重原创
  目前,百花奖是国内唯一一个不设编剧奖的电影奖项(最初有,但这些年取消了),这引发业界的普遍质疑。
  《离开雷锋的日子》、《生死牛玉儒》、《建国大业》等片的编剧王兴东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如此概括金鸡百花不设编剧奖的行为:“这是一次集体的忘恩负义,业内的过河拆桥,是对百花奖历史的背叛。”
  对于为何不设编剧奖,金鸡百花电影节主办方中国电影家协会的解释是:百花奖的评选人员都是普通观众,非专业人士,要评价起来比较麻烦,而且中国电影家协会已经上报国家相关部门,审批需要一段时间。
  王兴东认为:“这是在掩人耳目。谁说观众不懂剧本?业内提编剧奖这个事情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为什么现在才上报?”
投票方式改变手机和网络不太靠谱
  与以前的百花奖投票相比,最近几年的投票方式产生巨大变化,这是让百花奖遭遇信任危机的一大主因。
  著名影评人谭飞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回忆说:“以前是买《大众电影》杂志,然后把选票撕下来填好了寄回去,各个奖项真正是观众一票一票投出来的,所以可信度很高。现在取消了信件投票,改用手机和网络投票,总让人觉得不可信,毕竟曾有刷票公司声称可以包进名次。”
  另外,从选票的数量上来说,现在和以往也差距巨大。谭飞介绍,“当年《大众电影》杂志最疯狂的时候发行量有七八百万份,经常出现某个奖项获得近百万张选票的情况,公信力巨大。相比之下,今年选票最高的是《建国大业》,35万多张就已算傲视群雄。”
奖项份量变轻以前能分房 现在没啥用
  相比之下,百花奖的份量也没有以前重了。据记者了解,在以前,演员要是能得到金鸡奖或者百花奖,那可是件大事,单位评职称分房什么的都用得上,在业界马上也会得到认可,能得到更多片约。现在你说你拿了一金鸡奖或百花奖,已经没有太大用处。《综艺》杂志电影部主编朱玉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倒不能完全归罪于百花奖,毕竟时代不同了。“以前电影节的奖项比较少,就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那么几个;现在各种奖项五花八门;再说,以前中国电影人去参与国际电影节的不多,现在到国际上拿奖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物以稀为贵,这么多的奖项,每个奖的份量自然不能跟以前相比。”朱玉卿说。
(法 晚)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体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百花奖被指公信力降低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