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 敏
由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台湾水墨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台湾艺术家黄人鸾牡丹精品展偕黄剑啸(黄人鸾之父)百年纪念展近日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歌华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先后展出,数十位来自海峡两岸的书画名家齐聚一堂。“黄氏父女画作跨越海峡,祖国大陆观众是首次欣赏两位优秀艺术家的佳作,这是两岸文化交流的盛事。”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王永茂在画展开幕式上赞道。
黄氏父女二人醉心翰墨,将世界各地山水意境跃然纸上,创作及展览数十年不辍。黄人鸾传承岭南画风,师从欧豪年、黄磊生、李奇茂、陈铭显等大师,画作题材广泛,尤善山水、花卉。此次展出黄氏父女画作近百幅,包括黄剑啸卷轴山水和黄人鸾牡丹画作“喜悦的牡丹”、“牡丹意象”、“牡丹于历史的轨迹”、“趋势走向系列”、“季节的牡丹”等五大系列作品。
台湾著名书画家黄剑啸号勺湖草堂主人,早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其画风师承台湾岭南画派泰斗欧豪年,欧豪年的山水画曾被张大千赞为“宇宙万象,奔赴腕底,诚与造物同功”。
“从事牡丹画作原不是在意料中的事,在画山水的路上,我只是欣赏它,问了自己很多次‘我能画吗’,最后在内心的感召下开始尝试。”已经6旬的黄人鸾在谈及创作心路时告诉本报记者,当她发现牡丹的丹青世界开阔而引人后便一头栽入花丛中,一幅幅变化多端的牡丹作品便自然而生了。
以国画技法画牡丹已有千百年,如何能画出新意,需要后来者大胆突破,做开创性尝试。“见了春天盛开的牡丹和它的嫣然景象,秋冬再去看牡丹,不舍之情油然而生,我力图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体现其中,画作内容和寄托的主题由此丰富起来。”曾多次专程到河南洛阳写生的黄人鸾说,在牡丹创作中,她深深体悟到繁盛和凋零都是生命的过程。在形式创新中,黄人鸾不仅将山水笔法带入牡丹,还注意结合中西画风,笔触融合西画手法、油画技巧,由此提炼出一款款线条流畅、对比强烈、表情自然,兼具现代和古典意味的牡丹。“愿我精心创意的‘牡丹新语’能引领大陆观赏者进入富有现代意象的牡丹境界。”身为台湾青嵩书画会会长、台湾水墨研究会总干事的黄人鸾表示,这次画展是完成了两代人的心愿,今后愿意为两岸艺术交流架设更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