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 夏
每年10月15日是全球洗手日,当天,由全国爱卫会、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和北京市爱卫会联合承办,救助儿童会、国际计划、中国红十字会、舒肤佳家庭卫生研究院联合协办的全球洗手日活动仪式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举行。仪式上,健康教育专家呼吁人们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并向现场小学生们示范了正确的洗手方式。
忽视手部卫生会增加感染几率
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白呼群:虽然目前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已经有了大幅下降。但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时有暴发,仍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经常忽视手部卫生,导致腹泻、流感、手足口病、沙眼等疾病传播几率大大增加,特别是少年儿童,由于自我保护意识和免疫力相对薄弱,更容易因为手部接触病菌而发生疾病。培养并坚持正确洗手的习惯,可以有效预防流感、手足口病及其他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性疾病的侵害。因此,普及正确洗手的知识和方法,促进广大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传播,提高群众健康文明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洗手的孩子少得病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魏英瑛博士:正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能够挽救许多儿童的生命。在全球和中国开展的多项调查表明,多数人在接触食物之前和如厕后并不会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在中国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调查所覆盖的3500人当中,只有9%的人在如厕后用肥皂洗手。
舒肤佳家庭卫生研究院院长陈应让:在中国福建省87所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做过的一项关于正确洗手与儿童缺课率研究表明,接受正确洗手教育的小学生缺课率比未接受正确洗手教育之前降低27%。除此之外,接受正确洗手教育,使用肥皂洗手并接受卫生监督与检查的小学生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烧、头疼、肚子疼而缺课的比例也远远低于没有接受教育的小学生。由此证明,大范围普及肥皂洗手的正确洗手方式能有效减少学生由于生病而缺课情况,并提升儿童健康水平。
必须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仅用水洗手是不够的,必须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同时应强调如厕后以及触摸食物前是必须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时刻。洗手可以预防多种传染病保护儿童健康,而且简单廉价,是最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希望广大的少年儿童可以成为改变人们洗手习惯的推动力,主动向周围的小伙伴和家长传播正确洗手的知识,成为促进正确洗手行为的健康使者。
资深媒体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大使杨澜:许多人现在还只是用清水洗手,据调查,我国虽然很多家庭都拥有肥皂,但往往只用于洗衣物,而不是用来洗手。我们要呼吁和鼓励家长们把培养正确洗手的健康行为当做自己的一项责任,不仅以身作则,还应确保孩子们养成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好习惯。
●名词解释
全球洗手日
2008年被联合国指定为国际环境卫生年。为了响应联合国改善世界亿万人卫生状况的倡议,国际知名的健康促进组织PP-PHW(“用肥皂洗手”公私伙伴组织)于2008年发起首届全球洗手日倡议,号召全世界各国在10月15日这一天共同迎接全球洗手日。 (唐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