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一商家推出有偿手机延保服务,称服务期内手机意外损坏可免费置换一部新手机,不少消费者把这一服务当成保险产品购买,结果发现——
■本报记者 刘 铭
国家规定手机整机“三包”期为1年,其间,如因进水、跌损等因素受损,消费者不能享受“三包”服务。在四川省成都市,有商家将手机“三包”期内不能包修的情形和超过“三包”期外的服务需求,设计成了一种颇具诱惑力的服务产品——“放心保”,并称消费者只需在购买手机的同时额外花一笔费用,与商家签订服务合同,就可以享受长达两年的免费维修服务,甚至意外损坏后可以免费更换一部新手机。一些消费者看到这样的宣传后,将“放心保”当成一种保险产品购买。近日有消费者反映,手机出现故障,要想更换新手机却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放心保”难保放心。
消费者把 “放心保”当保险产品购买
成都市消费者白女士最近向本报记者反映,去年,她在位于成都市太升南路的迅捷集团泰立通讯城购买一款价格为1080元的七喜牌手机,同时,在销售人员推荐下,她额外花150元钱购买了商家的“放心保”服务。销售人员曾介绍这种保险是商家和保险公司合作的,宣传资料上的400和800咨询电话就是保险公司的电话,她也一直将“放心保”看成是一种财产保险产品。
白女士在一份《放心保延展保修服务计划》的宣传资料上看到,其中对手机意外损坏故障的置换规定是:“由于诸如液体泼溅的意外,以及无意的外部损坏,提供免费维修或置换服务。”销售人员告诉她,两年内无论手机摔坏还是进水,都可以免费更换一部同等金额的任何品牌的新手机,相当于购买了一份额外的保障。“如果是这样,花150元太值了。”白女士说。
前不久,白女士的手机进水了。她来到该通讯城,选择了一部同样价格为1080元的七喜牌手机准备让对方给置换。通讯城销售人员却告诉她,若更换需再添300元,因为她购买的那款手机现在的价格是700多元了。
10月14日,白女士向中国消费网四川频道反映后,在网站帮助下最终换到了自己想要的手机,但对该通讯城“放心保”的诸多疑团仍没有解开。白女士的疑问是,“放心保”到底是不是一种合法的保险产品?
宣传资料中有 “免赔额”、“退保”字样
本报记者从迅捷集团“放心保”宣传资料和《讯捷手机延展保修服务计划和条款》里,看到不少诸如“安全保障”、“不怕意外”、“免赔额”、“退保”及“手续费”等易与保险产品相混淆的字样。
对此,迅捷集团下属企业——成都朗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放心保”项目的业务经理项朝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否认“放心保”是保险产品,并称与讯捷集团合作推出“放心保”产品的新可安保修服务公司同样不是一家保险公司。据新可安保修服务公司业务经理刘斌超介绍,该公司“为美国独资公司,专门从事延保服务”。
《讯捷手机延展保修服务计划和条款》及宣传资料介绍了“放心保”的具体业务模式,即:消费者在迅捷集团下属的手机商场购买手机后,根据购买手机的价款不同,如果再支付38元—868元不等的费用,就可以获得自购买之日起两年期的延保服务,延保期内不仅维修费用为“零”,而且“意外损坏有保障”,即可以享受置换新手机的服务。
对于手机用户普遍关注的置换服务,《讯捷手机延展保修服务计划和条款》及宣传资料规定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故障商品置换服务”,即两年内“商品维修3次以上,如需第4次维修,我们将为你免费更换类似功能的商品”。另一种是“意外损坏置换”服务。对“意外损坏置换”的具体办法,项朝贵介绍说首先要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属于人为恶意损坏,只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非故意损坏,都可以置换同品牌手机。目前,该集团有两种“放心保”服务产品,价格相同,区别是置换方式不同,一种是白女士购买的这种同品牌、同型号手机置换,另一种是在置换时消费者可以选择手机品牌,但需自付20%或25%的费用。
(下转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