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 刚
“出版图书?请和我的经纪人谈吧!”这是一位作家对图书出版事宜的回复。作家经纪人,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职业。记者调查发现,作家对经纪人的需求已相当迫切,但目前国内经纪人市场比较混乱,诸如侵犯版权、拖欠稿费等问题时有发生。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今年通过开办专业实务培训班的方式已着手对作家经纪人队伍进行规范。
呼声:出版界需要专业经纪人
李先生退休前在某文化单位工作,业余喜欢写作,已经出过几部长篇小说,但他却苦于为自己的作品找“婆家”——不知道如何与出版社打交道。记者了解到,李先生前几次在出版书的过程中自身利益曾受到损害,因而很想请个懂行的人在出版的事情上为自己代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作家经纪人,无论是出版人还是作者本人,都表示很需要。
作家经纪人,或称文学经纪人,自19世纪70年代首次出现于英国以来,这一“接受作家委托,为作家服务,维护作家权益,并从作家收益中获取佣金”的行业,对英美出版业造成持续性冲击,不仅改变了作家与出版社的关系,更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出版生态。《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等热销全球的小说,均由经纪人代理,经纪人的全力运作是这些书拥有“超级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自己的作品,很多作家都希望像上述两部作品一样,能有优秀的作家经纪人参与进来。然而,事实上,国内目前活跃的真正的作家经纪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作者基本上都是由自己出面和出版社来谈各种事务,往往不能为自己争取到最大利益,还会消耗掉写作上的精力。“如果国内的作家经纪人制度健全,不仅对作家有好处,对出版机构也有好处。但经纪人自身的文学品位也要高,知道书应该怎么怎么包装、怎么卖、如何运作才对作家品牌产生长远价值。”不少作者在谈到作家经纪人时候如是表示。
此外,完善的作家经纪人制度对于传播文化、打开海外市场同样有好处。“为什么中国作家的作品很少被翻译到西方?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作家缺乏专业的经纪人,尤其是海外版权的代理人。”国务院新闻办出版局副局长吴伟在谈及国际版权交易时如此表示,他认为,中国作家面对本地书市还能应付,但一走向国际,在版权交易等领域就显得不够专业,相关知识和能力都捉襟见肘。他表示,外向型作家和专业代理人才的培养,将是今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命题。
问题:经纪人尚在萌芽阶段,良莠不齐
“尽管需求迫切,但目前国内难寻专业的作家经纪人,经纪人的职能分别被作家本人、出版社、版权代理机构等分解。”之所以会这样,业内专家分析说,因为中国出版市场并不成熟,原本应由出版经纪人负责的作品包装、版权谈判、影视改编等工作,均被出版社、版权代理机构、影视公司,甚至作家本人来分担了。一个成熟的出版市场,创作者、中介公司和出版者应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据了解,目前在国外和港台地区,许多作家都拥有自己的经纪人,而大陆文坛这一行业才刚刚起步。国内作家公开聘请经纪人的也很少。有些针对一本书的项目经纪人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经纪人。作家经纪人应该是专门为某个作家代理版权、出版等事务的。由于缺乏专业经纪人,作家版权被侵害、稿费被拖欠、作品“一女二嫁”等问题常有发生,导致经纪人队伍也出现信任危机。例如,有一位作家花5年心血写了一部小说,想把版税谈高一点,于是交由一经纪人去与出版社谈判。谁料书出来后,该经纪人不仅拿了作家的佣金,还拿了出版社的好处费,而这部小说却还没有交给版税更高的出版社出版。最后,只肥了经纪人。有作家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实在是无奈之举。
规范:须从深层次考虑
为了规范混乱的作家经纪人市场,新闻出版总署下属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今年6月首次开设全国版权经纪人/代理人专业实务培训班(重点是培训作家经纪人)的基础上,还将于11月24日启动第2期培训。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投融资服务部的李洪亮介绍说,培训的初步设想是希望可以规范当下版权市场和经纪人市场,同时也提高经纪人队伍的整体能力。李洪亮称,目前国内作家经纪人整体市场结构也并不成熟,所以需要有这样的培训。
有专家表示,要改变当下作家经纪市场的混乱局面光靠举办培训班还是不够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要想改变市场的混乱局面必须从改变图书出版机制方面去考虑。由于目前中国出版市场并不成熟,中国出版业的发行环节占据了过多的利润,使得作者从出版社获得的收入有限。加上出版一本图书需要很长时间,有的甚至需要好几年,从经济上来看,占作者收入10%—15%的佣金根本无法养活经纪人。由于出书的利润大部分被出版社拿走,作家经纪人的好处费也很有限。因此,现在一些经纪人便开始向民营书商转变,这些民营书商其实也承担了一部分经纪人的角色。比如韩寒的经纪人路金波,他现在和辽宁一家出版社合作,不仅给韩寒的作品提供书号,还参与出版发行。
但是,当经纪人一旦变成老板,经纪人便名不副实了,他们不再想着给作家找一家好的出版社了,因此就会出现作家不信任经纪人等的问题。
除了行业混乱导致的诚信问题,不少业内人士还质疑作家经纪人存在可能导致的的行业病态现象。部分业内人士表示,作家经纪人包装作家,是将作家的个人魅力、市场前景放在首位的,但却往往忽略了作品本身的质量。以青年作者安意如为例,她的“漫漫古典情”系列推出后,屡屡被读者质疑,书中很多段落都涉嫌抄袭;而另一位以明星方式经营自己的作家郭敬明更因一场打输的抄袭官司,而落下了“抄袭作家”的名号。对于这些问题,也是作家经纪人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相关链接
国外作家经纪人发展简述
在图书出版生产链中,作者与出版商表面上是平等的合伙关系,但实际上,两者权力并不平等,作者为数众多,出版商数目有限,出版商的选择权利远大于作者;出版商身为出资者,也往往拥有书籍出版与否的决定权;此外,在版税制度正式采用前,作者的权利大多卖断,书籍无论成败,作者皆无过问的权利。因此,在作者与出版商的互动关系上,作者处于相对的弱势。这种长期存在的不平衡的权力关系,加上出版业日益专业、复杂,导致作家经纪人的出现,19世纪末,历史上第一位作家经纪人在英国诞生了。
作家经纪人代表作者与出版商交涉,为作者谈判合作条件,并销售各种附属权利,初期受到出版商的排挤与责难,被讥为出版界的“寄生虫”。自1950年以来,西方出版业卷起一股合并、收购风潮,编辑大量流动,经纪人日益成为提供作者创意及稳定感的重要来源,出版公司也多认可与熟悉出版流程及著作权法的经纪人共事。经过一百年的发展演进,现代作家经纪人已成为英美现代出版生产机制中重要的角色,如今在美国的大众图书出版市场,超过90%的书是通过作家经纪人中介出版的,作家经纪人已成为知识生产的第一道闸门,取代了出版商的部分功能,并担任作家与出版商之间的润滑剂与缓冲器。 (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