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建议:应建立全国各部门协调对接的网络监管系统
东西被盗怎么办?当然是报警。但如果是在互联网上被盗了,该怎么办?谈起网络盗窃,很多人表示无可奈何。“我在网上买东西,等付完款后刷新交易,发现状态仍然是‘等待买家付款’,这才发现出了问题,3000多元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没了。报案后至今没有追回货款。”江苏省南京市消费者李女士向《法制日报》记者讲述了她在网上碰到“梁上君子”的遭遇。
据了解,像李女士这样在网上交易时遭遇盗窃的人不少,被窃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网络盗窃风险正潜藏在每一个网民身边。
网络盗窃困扰网民
谈起这起网络盗窃,李女士至今仍心有余悸。她告诉记者,她选中一家价格较优惠的网上卖家后,与店主在网上聊天咨询,不料,这样再普通不过的聊天使她陷入了一场网络盗窃案中。
“卖家提出要发产品的细节图给我看,我接收了,打开时发现图片有损坏。卖家说我的电脑没有装ISEE文件,所以看不了。由于交流不顺,我选择了另外一个卖家。”李女士说,随后她通过网上银行给另一个卖家付完钱后,刷新交易,发现状态仍然是“等待买家付款”。经查看,钱已被划入一家网络技术公司。
另外一名消费者的遭遇更加离奇。胡先生没有在网上接收任何不明文件,却在网上支付款项的短短10分钟里,被一家网络技术公司划走用来买笔记本电脑的3万余元。“交易时付款3.05万元,支付页面刚开始提示密码错误,我就去改了密码。密码修改以后我再次支付,可是卖家根本没有收到我的钱。我到支付宝里查看交易明细,发现钱已被打到一家网络技术公司。我打电话到这家公司询问,他们说钱已经全部购买成了游戏点卡。”胡先生说,“购物网站解释说是中了钓鱼网站,可我是按照正常的支付方式操作的,也根本就没有打开过来历不明的文件包,不明白为什么被盗了。”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网络盗窃现象已存在多年,据公开资料显示,网络盗窃者一般利用职务之便或者木马病毒,获得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再通过电子邮件、下载免费软件和图片、打开不明网页链接等方式,将木马植入他人电脑,从而读取他人电脑内存储的个人资料或者记取网上银行的登录名称和密码,继而实施盗窃。
中国电子商务网首席执行官乔聪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网建立的网上交易保障中心平台每天都会接到数起类似的举报案例。除了此类网络盗窃外,举报数量比较多的还有网络游戏装备交易纠纷、出口工艺品加工外包欺诈、低价手机充值卡欺诈、招聘求职置装欺诈、体检欺诈、低价数码产品欺诈等。
部门联动方能破解监管难题
网络盗窃存在多年,俨然已成为一大顽疾。业内人士表示,网络盗窃在实际监管中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难题,多数消费者遭受损失之后投诉举报无果,最终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现实。“发现被盗后,我联系了银行客服热线,要求冻结或取消交易,但遭到拒绝,对方说他们只能配合公安机关进行相关操作。我又联系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方称钱没有进入他们的账户,同样是需要公安机关介入,他们才可以协助。之后我又联系了网络购物平台的服务热线,客服人员说,他们已经发现交易反常,还联系了这家网络技术公司,确认收款方为这家网络技术公司支付平台下的一家网络商户,但这家网络技术公司表示需要警方介入才能配合调查。”李女士一口气对记者说完后,无奈地叹了口气。
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也曾到当地派出所报案,但至今没有任何进展。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执法部门工作人员说,由于成本高、侦破难,网络盗窃案件一般难以立案,除非是涉案金额特别巨大的案件。
“这种案件大多是跨地域发生的小额交易,在案件侦查过程中,需要涉及公安、工商、电信管理、银行、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多个地区的多个政府部门和企业主体,执法成本高、沟通效率低,因而很多受害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济。”乔聪军说,“但是此类案件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需要多个部门联动、多个区域联动集中打击,就像政府集中力量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犯罪、网络赌博犯罪一样。”
据了解,目前公安部门有网络报警平台、居民身份核查系统,银行有全国联网清算系统。乔聪军认为,如果把这些系统对接、实行信息共享,各部门各司其职,解决问题不是难事。只有用互联网的手段才能够有效治理好互联网环境下产生的问题。“很多地方都有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大厅,针对网络盗窃等行为,可以建立网络上犯罪治理服务大厅,消费者足不出户,上传举报信息和证据,留下联络方式,相关部门的经办人员在线办公,按流程办事,一经核实,就对不法分子的账户进行封停,通过资金转移及网络痕迹顺藤摸瓜,将同类不法分子曝光抓获。”乔聪军建议,应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确定网络犯罪的立案标准,以打击网络盗窃行为。
(任 雪 蒋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