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互联网客户端大战已经进入白热化。客户端不仅包含安全软件,在诸多客户端软件中,还有一个更不可或缺的角色——输入法。
微软拼音、智能全拼、紫光拼音等老牌输入法渐渐成了明日黄花,今年9月,阿里巴巴拼音输入法现身;10月,百度发布PC输入法;很快,新浪拼音输入法也登场;而最新有传闻称,360也不排除进入这一市场……本已经是“红海”的输入法,大有变成“公海”的趋势。
需要细细品味的是,输入法撩动了这些互联网巨头们的哪根神经?已显惨烈的输入法竞争态势将走向何方?
不可或缺的服务
相比于安全软件,输入法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毫不逊色。业界基本一致的观点是,输入法的本质是用户之争,或者入口之争,正如网址导航站已成为“标配”一样,一个用户可以不杀毒、不聊天,但是不太可能永远在电脑上不打字。换言之,输入法对于电脑的覆盖率理论上应该是100%。
除了操作系统,输入法几乎是电脑唯一一个不可或缺的服务。据《证券日报》报道,有数据显示,国内网民尚有至少10%处于未安装安全软件的“裸奔”状态,但输入法的装机率为100%。这意味着国内有4.2亿输入法用户,这还不包括那些不上网的电脑。
如果说这还不足以吸引所有IT巨头都加入,那另一个隐忧则直刺他们的神经——输入法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对于多数用户,他们安装且经常使用的仅有一款,不像即时通讯软件,可能同时装好几种。在输入法越来越成为搜索、新闻、游戏等服务的入口时,如果哪家互联网巨头在输入法上缺位,则很可能在用户抢夺上处于下风,进而危及其他业务。根据搜狗、腾讯的经验,输入法与搜索、新闻、电子商务、微博等业务之间的整合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
行业壁垒初现
不过,即便是输入法市场已经从“红海”进入了“公海”,但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输入法与搜索引擎市场类似,进入的最佳时机已经不再。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搜狗已占输入法市场近80%的份额,随后是QQ拼音输入法和谷歌拼音输入法。显然,这是一个比搜索市场行业集中度更高的领域,后来者要打破竞争壁垒、技术壁垒,尤其是用户习惯壁垒,绝非易事。在谷歌退华事件后,不少人曾预言,第二梯队将与百度共同分享谷歌的市场真空,但事实证明,几乎只有百度才是该事件的最大受益者,所谓强者恒强。不仅是在搜索领域,环顾其他各大互联网细分行业,包括即时通讯、网络购物、电子邮件等,在寡头出现后,至今尚未有“翻盘者”出现。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输入法市场唯一可能的变数在于重大技术变革的出现,但该人士也承认,在云输入法诞生之后,已很难有可以相提并论的技术革新。
巨头们的占位心态
实际上,对于输入法市场大局,巨头们实际上有清醒的认识。多位相关厂商的人士向记者表达了同一个观点:后来者主要的心态是“占位”,除了增加用户粘性,更多的考虑在于了解用户。
记者从某输入法厂商处获得的分析模型上看到,该模型通过对用户的“云输入”词汇进行分析排序,可以判断出用户的性别、职业等诸多信息。这实际上是输入法厂商对用户行为习惯调研的最基本模型。通过对海量用户输入的计算分析,输入法厂商可以掌握网民关注的焦点趋势和行为习惯,进而辅助其改进其他服务,比如搜索、电子商务。当然,这其中又涉及到是否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至少目前尚未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
此外,对于涉水输入法的互联网巨头来说,他们的既有业务拥有自己的庞大用户群,输入法将是他们锁定自身用户、提升其用户体验的手段之一。
据开发界人士表示,单就技术层面,由于客户端可直接与操作系统底层发生交互,且开发代码可灵活运用,再配合基于“云”的开发技术,其潜在威胁远远高过网页(Web)。而环顾国内互联网巨头,今年以来发力输入法的百度、新浪、阿里巴巴等,均属于Web强、客户端弱的企业。显然,在后“3Q大战”时代,互联网巨头们将加紧补课,因为,谁也无法预料,下一场类似斗争的主角不会是自己。
(驾 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