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 君)12月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了市场销售食用菌荧光增白物质专项监测情况,在该市13家超市、市场中共抽取的132个样本中,有3个样本检出荧光增白物质,合格率为97.73%。
3个不合格样本分别是:北京市丰台区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菌类大厅7号北京新发地李宇菌类销售中心销售的散装鸡腿菇,北京市昌平区城南街道水屯村水屯批发市场西区十栋1309号北京荣善祥瑞食用菌经营部销售的散装白灵菇,北京大洋路农副产品市场有限公司蔬菜批发区64号销售的散装白灵菇。
据了解,北京市食品办近日组织了对市场销售的蘑菇产品荧光增白物质的专项监测。在东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昌平等区县的13家超市、市场共抽取132个样本。抽样地点包括锦绣大地、新发地、岳各庄、八里桥、大洋路、水屯等批发市场;首联、京客隆、物美、美廉美、超市发、家乐福、乐天等商场、超市。132个样本中包括,抽检鲜食用菌46个样本,干制食用菌74个样本,食用菌罐头12个样本。
从检出情况看,3个样本均为表面有荧光增白物质污染,菌体内部均未检出,并且在包裹蘑菇的包装上均检出荧光物质。据专家分析,荧光增白物质来自包装污染。2009年以来,北京市工商局共对北京市场上321个食用菌样本开展了荧光增白物质的检测,有3个样本检出荧光增白物质,整体合格率为9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