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大学召开人事制度改革聘任大会,对所有教师颁发聘书。349名教授等正高级职称人员从校长章必功手中接过聘书之后,从此不再拥有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干部身份,成为聘任制的教职员工。至此,深圳大学自2005年以来开始酝酿的人事制度改革正式实施。
“深圳经济发展坐的是特区的快车,深大坐的却是传统教育体制的马车。”深大校长章必功如是认为。
人事改革打破了教师的“铁饭碗”,让教职员工的身份发生了转化。章必功表示,教职员工从过去只能进不能出的国家干部转变为事业单位的聘用人员,并依据合约接受考核、聘任,这将大大增加学校在用人上的自主权。
实行全员聘任制,除了打破“铁饭碗”,还尝试探索退出机制。“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新人一步退出,老人三步退出。”章必功表示,针对以往存在的教授上课少的现象,新方案对教师的基本工作量有了硬性要求。根据方案,教师实行弹性工作量制度,基本工作量为每周10-12学时,除课堂教学外,对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创新活动等也有要求。
人事改革另一大亮点是深大在“去官本位”方面的探索,以实现“教授治校”。对于高校“去行政化”这一说法,章必功不太认同,他认为深大人事改革就是要“去官化”。“学术上的管理要采用学术治学,但治校必定需要行政管理人员。”章必功表示,不少高校内非学者的比例过高,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提高高校的学者化程度。
改革后,深圳大学除教务处长、科研处长和研究生院主任三个岗位按规定须由教授担任外,其他管理岗位将不再允许教授带着教授岗位参聘,除非竞聘者愿意放弃教授的身份。这意味着,不少教授必须在管理岗位和教授岗位中进行抉择,这也是人事改革“去官化”的一大有力措施。
在此次教师聘任中,深圳大学提出现中层领导(学院院长、书记、副院长等)符合教师聘任条件的,先按教师予以聘任。深圳大学不再拥有处级以下行政级别,只有岗位级别,学校下属的二级学院将不设专职的党委书记,将由教授兼任。
对此,有教师质疑取消行政级别的改革为何未将处级以上的校领导纳入其列?章必功表示,深大的校级领导是上级政府任命的,学校没有权力改革。但他公开呼吁,深大的校级领导应该削减一半,“像我就是厅级干部,我不要行政级别,只希望是深大的一级职员,深大的CEO”。
深大党委书记江潭瑜透露,深大将以人事改革为契机,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高端人才引进机制,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科研工作,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探索制订深圳大学条例,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 (罗 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