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峰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家电业的生产规模已居世界首位,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但是一直以来,如何从家电大国变身家电强国,也是我国家电产业发展进程中最被关注的焦点,为此,国家出台了《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宏观指导政策。近日,中国家电协会又出台了详细引导和促进我国家电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描绘出今后家电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到“十二五”期末,家电业总产值达到1.1万亿元;年均增长8%-10%;出口额500亿美元,年均增长8%-10%,在全球出口市场的比重达到32%-35%。
换新消费促产业升级
一直以来,我国家电业都是立足于城市市场,但随着这一市场饱和,家电市场拓展增添了难度。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徐东生告诉记者,2009年,我国城镇家庭冰箱、洗衣机、空调的百户拥有量分别为95.4台、96台和106.8台,趋于饱和。不过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城市市场已进入家电大批量更新期,“十二五”时期预计将有5050万台冰箱、6200万台洗衣机和1.2万台空调超过使用寿命,平均每年更新冰箱1000万台、洗衣机1250万台、空调2400万台,这给家电业带来了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在消费者节能环保意识提高和追求生活质量的双重需求刺激下,未来城市市场以旧换新消费将更加偏重技术含量更高、质量更好的高端家电,这就为我国家电业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市场动力。
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姜风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家电业将更加重视提升产品档次、丰富产品种类,重点发展高端产品,以适应市场消费升级需求。在发展节能、环保、健康、智能化产品的总体方向下,结合城市市场升级换代及对高档化、集成化的需求,提供时尚化、高性能、高能效、精细化的产品。同时针对农村市场对产品安全可靠性的要求,重点提供方便农民使用、实惠、适合农村消费水平的家电产品。“十二五”时期,大家电要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高端家电产品,高端家电产品要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具体来说,冰箱将重点发展大容量、多门、多温区产品,如风冷冰箱、变频冰箱,国内市场冰箱250升以上大容量、多门、对开门等高端冰箱比重将由现在的10%提升至30%;洗衣机将重点发展大容量、变频产品,全自动机型的比重将由现在的52%提升至70%;空调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变频、新冷媒等强调舒适性的高性能产品,变频空调的比重将由现在的不足15%提升至40%;小家电重点是提高工业设计水平、开发新功能和应用新技术,来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农村市场绽放活力
“十一五”期间实行的家电下乡政策,在“十二五”前期还将继续,农村家电市场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这给我国家电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市场支持。
姜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心十足,她指出,随着农村消费者收入的提高和政府激励政策的实施,家电产品在农村将快速普及并实现消费升级,农村消费者对高品质家电的需求将大大增加。2008年,我国农村家庭冰箱、洗衣机和空调三类产品的每百户平均拥有量分别为30.19台、49.11台和9.82台。通过对商务部家电下乡数据分析,2009年冰箱、洗衣机、空调的农村家庭百户拥有量分别增加到37台、53台和12台。“十二五”时期,农村家电市场会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快速发展,“十二五”期末,农村家庭家电的普及程度有望达到或接近城市市场9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冰箱百户拥有量70-75台,洗衣机百户拥有量80-85台,空调百户拥有量25台。预计“十二五”时期农村市场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的年均需求量分别为1200万-1400万台、1000万-1200万台和800万台。
农村市场的快速发展,也让家电企业对“十二五”充满信心。格兰仕微波炉销售公司总经理梁红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我国农村每百户家庭的微波炉拥有率是16%,而在城市市场则高达98%,如果“十二五”期间提高到50%,就是8000万台,而当前我国微波炉的总产能才6000万台。因此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格兰仕将更加注重国内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
新能源、新技术成发展重点
长期以来,核心技术缺乏一直制约着我国由家电大国向家电强国迈进的步伐,姜风告诉记者,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和扶持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和产品战略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国家电业将坚持自主创新,加快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在全行业的转移和辐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顺应时代要求,坚持循环经济,大力推广绿色设计和制造,发展新能源和新技术,在变频技术、空调HCFC替代技术、热泵技术、太阳能混合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材料替代技术、智能化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等行业共性技术上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尤其要重视开展新材料和材料替代技术的应用研究,实现科学用材、系统优化、提高产品性能和档次,包括家电小功率电机专用电工钢、细管径热交换器、铜替代技术、新型保温材料等。开展材料的健康安全研究,保证使用在家电产品上的材料符合国家健康安全标准。另外,还要加强对人机工程、传感技术、模糊控制等家电智能化技术的研究,跟踪物联网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动向,对物联网家电和智能电网家电进行先行性研究和开发。
据记者了解,我国家电企业已经纷纷强力挺进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利用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日前,全球首台Q-HAP太阳能空调在美的诞生,首批2款1匹、1.5匹太阳能空调已正式通过国家3C强制认证。格力首批5万台太阳能变频空调也正在加紧生产,新飞太阳能冰箱则进入了上市前的准备阶段。
小家电行业机遇凸显
为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适应节能减排的时代要求,大力发展新型家电产品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家电业的关注重点。姜风表示,大力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家电产品,如太阳能、电能混合能源产品,包括热泵热水器、多联空调热泵热水器以及带供暖的空调热泵热水器等;健康类家电,包括家用净水器、软水机、纯水机、空气净化器、热泵干衣机等;信息化家电,包括物联网家电、智能家电等。
姜风还指出,“十二五”期间,小家电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企业要提高小家电产品的档次,逐步在全球小家电市场占有主导地位。重点扩大的国内市场,根据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开发新颖、便利和时尚的小家电产品,包括厨房类小家电、清洁通风类、健康类、美容保健类小家电等。着力提高小家电产品的质量,丰富小家电产品的性能,并提高小家电产品的工业设计水平,改善外观,提高产品的精细化程度。
●回眸
在曲折中实现飞跃
虽然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支持下,“十一五”期间,我国家电产业依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困境中实现了快速发展。据中国家电协会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家电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09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3133个,比“十五”期末增加了59%;从业人员102万,比“十五”期末增长了22%。2009年家电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433亿元,完成工业销售产值7043亿元,其中出口交货值2008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85%、80%、3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6.6%。
值得关注的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家电业在节能环保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姜风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我国家电业就提前实现了损耗臭氧物质CFCs的全面淘汰,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从2005年3月开始,我国实施了家电产品能效标志制度,目前已涵盖12种家电产品。能效标准和标志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家电产品能效水平持续提升,部分家电产品能效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如200升左右的冰箱能耗水平从2005年平均日耗电量0.7kWh降低到2009年的0.5kWh,2009年1级能效冰箱销售量已占到国内总销售量的80%;空调最低能效比也从2005年的2.6提升到目前的3.2,是目前国际最高水平。
“十一五”时期,在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家电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姜风表示,目前家电业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县、乡、镇甚至村的销售网络、物流配送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有效改变了农村市场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薄弱、落后的局面,为家电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 峰)
●展望
机遇将与挑战并存
虽然“十二五”期间我国家电业面临着众多的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姜风指出,过去我国家电业以大规模低成本制造获得竞争优势,大量的资源投入和高度的外贸依存有效地支撑了我国家电业持续高速增长,但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十二五”时期,家电业将面临制造成本上升、国际竞争环境变化、技术升级压力和对外依存度过高的严峻挑战。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走向家电强国的关键时期,家电业要突破阻碍,基本建立起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发展模式,提高关键零部件和关键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全面提升在全球家电业中的影响力,为中国由家电大国走向家电强国奠定基础。 (王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