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加速完善平板产业链是视像业“十二五”基础工作
作者:桑雪骐


    ■本报记者 桑雪骐
  在日前召开的2010中国音频产业技术与应用趋势论坛暨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链建设报告会上,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为民表示,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视像行业将处于技术提升、结构调整和深化发展的新阶段,要建立和谐的产业生态链,提高行业综合竞争的实力,其中,加速完善平板显示产业链是视像行业“十二五”的基础工作。
  过去5年,中国消费者的视听享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彩电产量从“十五”期间的3.13亿台提升为“十一五”期间的4.65亿台,增长了48.6%,我国彩电产量占全球彩电产量的比重也由42%上升到46%。平板电视所占比重在“十五”期间仅仅为7%,而预计今年将会达到82%。白为民认为,即将结束的“十一五”是视像行业积极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技术进步引导了行业发展,视像行业形态已经从独立的产品演化为显示终端与应用密切结合的数字视听系统。
  “十二五”期间,视听产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将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云计算、传感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地涌现,使硬件、软件、网络和服务加速融合。同时,文化产业也处于从管制到开放的转型期,三网融合即将进入实质性阶段,因此,视听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数字化、平板化、绿色华、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潮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应该建立行业和谐的生态链,提高行业综合竞争实力。”白为民表示,要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数字电视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突破发展数字电视的瓶颈。同时,在合作模式方面也需要创新,终端和应用相结合的商业模式才能够更好地发展三网融合,更好地开发一些在三网融合下的智能产品。
  不过,白为民也表示,目前还存在许多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比如我们的产量虽然不断提高,但是增产不增效,究其原因,是由于两头在外的加工模式、核心资源的缺失、规模成本优势的减弱及创新发展积累不足等等因素使我们难以追随上游核心技术进步的步伐,从而使行业陷入了低效益、低投入、低发展的现状。在新的5年规划期间,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将影响“十二五”的发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家电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加速完善平板产业链是视像业“十二五”基础工作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