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刚刚过去。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日子里,那些过去一年当中家电业热门词汇一一飘过,带给我们难以磨灭的记忆与激动……
政策给力
经历了2009年国家刺激家电业发展政策频频出台的热闹劲儿后,直到2010年,家电企业才真正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好处。家电下乡政策为美的、TCL、长虹、四季沐歌等一线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以旧换新政策不仅激发了城市家电的更新换代,还受到了城市家电零售商们的热捧。节能惠民从空调到电机,极大地刺激了生产企业生产销售节能产品的热情,也拉动了市场消费。政策给力成为2010年家电企业发展的最大资本,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政策退出后家电企业持续发展问题的担忧。
高端转型
都说人往高处走,家电市场在2010年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大批国内大中型企业纷纷转战高端市场,引发了变频空调、豪华冰箱、LED电视、变频微波炉、无网豆浆机、智能电饭煲等全系列家电的升级,不断挤压此前一直被外资企业占据的高利润市场。高端转型的背后,除了大企业快速崛起和强大外,还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家电产业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
高端转型除了为企业带来经营利润和业绩的显著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在高端背后,除了高价格,还应该有更新技术的支撑。
变频普及
作为一种能为家电带来节能、舒适效果的控制技术,家电的变频化趋势在2010年得到了全面应用。除了变频空调市场占有率突破30%,变频洗衣机、变频微波炉、变频冰箱等产品也纷纷发力,成为企业转战高端市场的助跑器。变频化的背后,是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大限逼近,也是企业在积极探索以技术手段谋求产品升级的产业路径。
变频普及不仅为家电产业发展注入了技术创新的元素,也全面增强了本土企业在高端家电竞争中的话语权。
平板升级
LED、3D、智能、互联网等一系列电视新品层出不穷的背后,正是近年来在全球平板化浪潮的推动下,当传统家电产业遭遇了IT信息化融合后,技术更新和产品换代陡然加速的结果。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新兴市场地位愈发凸显,这也加速了本土彩电企业构建全球市场话语权力量的形成。平板升级将此前的彩电产业升级周期由30年缩短到10年、5年,并正向18个月进军。
在这一系列产业升级的背后,是产业发展界限越来越小、产业融合以加速度趋势发展。2010年的平板升级只是练兵,未来还将面对“全球大战”的考验。
白强黑弱
白电的强势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经营利润上,还体现在全产业链布局、海外市场扩张、大企业群崛起等几个显著要素上,以空调、冰箱、洗衣机为主业的白电产业取得了显著发展。而以彩电、数码、音响为代表的黑电产业则面临着上游核心部件缺失、产业发展控制力弱、国际化扩张未展开等弱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黑电发展仍将弱于白电发展。
白强黑弱反映的正是我国家电业长期存在的全产业链架构不完整的历史性弊端,突围方向除了苦练内功,还需要时间。
节能门槛
随着彩电、微波炉两类产品在2010年年底被套上能效标志的紧箍咒后,现阶段市场上热销的大小家电基本上都被纳入了能效标志管理体系中,均强制设立了产品进入市场的最低能效门槛。不过,对于众多家电企业而言,能效门槛解决了产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问题,而节能门槛却是很多企业迈向规模化利润的必经之路。
节能门槛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于家电产品能效水平提升的战略决心,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区分企业综合实力与规模的试金石。
产能扩张
在经历了前10年的规模扩张、全国性跑马圈地后,2010年,TCL、美的、格力、志高、奥克斯、康佳、长虹、苏宁等企业再度掀起了一场以资本市场为后盾、以转战高端市场为目标、以完善全国工业园布局,搭建生产、物流、研发中心为主体的新型战略扩张。
产能扩张的目标是为了解决生产不足的问题,而通过近年来的市场洗牌与重组,中国家电业产能过剩与产能不足矛盾再度彰显,大企业产能不足、中小企业产能过剩再度折射出品牌胜者为王的铁律。
(叶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