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聂国春
千里迢迢从内蒙古海拉尔转院到北京宣武医院的朴女士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受到这样细致的服务——护士们像女儿一样亲自给她翻身、拍背、换床单、洗头,给她细细讲解她的身体情况,安慰她……“来之前我在家乡医院就诊,病房里基本上每个病人都请了一位护工,四人病房实际上住了8个人;病人走路搀扶、翻身,都是护工在忙碌。护士们在走廊里推着装满药品的车疾走,往返于各病房为病人输液、换药。”朴女士说,那里的护士都忙得很,哪有时间和她们交流具体病情啊,病人也不好意思打扰人家工作。
朴女士享受到的是自2010年3月份以来实行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该工程在北京市37家三级医院的98个病区和34家一二级医院的47个病区都有试点,赢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与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一起试点推广的,还有按病种付费、电子病历、预约挂号、检查结果互认、持卡就医实时结算,以及假日门诊和社区医院24小时全天候服务等。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2011年,质优价适的医疗服务将会离老百姓越来越近。
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由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农村和基层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导致“看病难”问题日益突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央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58.4亿元,支持近5万个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其中县级医院近2000个,乡镇卫生院2.3万个,村卫生室2万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82个,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16个。900所城市三级医院与2200所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并通过培养培训、对口支援、执业医师招聘等多种手段,改善基层服务条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根据卫生部的规划,从2010年起,我国计划在3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基本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有1—2名全科医生,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为此,国家还免费为西部地区定向培养医学生,2010年已招收5000名农村免费医学生。
优质服务举措不断推出
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同时,各地医疗机构纷纷推出优质服务举措。
2010年11月,天津市卫生系统相关医疗单位推出了一批为民医疗服务新措施,其中包括电子病历、单病种收费、成立中药煎药人员培训中心等。
2010年12月,青海省卫生厅决定实施改善医疗服务十项便民措施。这十项措施为:完善无假日门诊制度;优化服务流程,丰富“一站式”服务内涵,实行分科、分层、分散候诊、挂号和收费;健全患者服务机制,推行医院志愿者服务;在省内州级以上医院设立患者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为方便少数民族患者就医,安排懂少数民族语言的人员参与导诊、助医工作;开展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试点;落实“三三制”,病人入院三天内明确诊断(特殊、疑难病例除外),择期手术三天内进行,三天内要有三级医师查房记录,提供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服务;改变诊疗模式,推行预约诊疗;全面实行出院病人一周内电话随访制度,延伸医疗服务;逐步实行门诊病历一本通;改善服务设施,优化就医环境;及时处理投诉,保障患者权益等。
电话网络预约挂号、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先诊疗后付费等一系列医疗服务举措,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
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记者碰到了来复诊的李先生,患有肺纤维化病的李先生这次共计需支付药费1406元,在刷完医保卡后,他只支付了自付部分,实际交款176元。目前,在北京市1800家医保定点医院中,1600多家已经开通门诊实时结算功能,解决了1000多万人的报销难问题。
记者了解到,2011年北京市将推广社区24小时全天候服务试点,方便群众就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形成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另外,目前北京已经有149家综合医院设置了儿科,这将有利于缓解目前幼儿看病集中在两三家专科医院的问题。
百姓医疗需求将得到释放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2011年人均公共卫生服务费用将由15元增加到20元,个人卫生支出比重由2010年的38.19%逐步在全年下降到30%以内。同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
国金证券认为,如果说此前主要是由于“看病贵”引起“看病难”,那么,今后“看病难”问题将主要由供需不平衡导致。“个人支出比例降低,将会明显推动医疗需求的增长”。
国金证券的研究数据显示,自2006年医保覆盖面提高和报销标准提升后,百姓医疗需求明显得到释放。从2007年至今,每年新增门诊1.4亿多人次。1999年,综合医院病床使用率仅为63%,2009年这一指标已快速升至93%。
相关主管部门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2010年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委《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要求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消除阻碍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这意味着注重服务质量和服务品牌建设的民营医疗机构将和公立医院同等竞争。充分的竞争在缓解患者看病难的同时,必将促进医疗机构着力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改进医德医风,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中信证券报告认为,2011年,医疗服务变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