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 夏
1月19日,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发起的“关爱口腔,健康一生——全民口腔健康媒体沙龙”在北京举行。活动上,口腔专家指出,国人在对口腔健康的认识上,还存在五大误区。
误区一:
牙痛了才想到看医生
口腔健康非常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十条健康标准中将口腔健康单独列出:“牙齿清洁、无蛀牙、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但因为种种原因,我国民众对口腔健康还不够重视。最近一次的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和12岁儿童的龋病未治疗率分别为97%和89%,中老年的龋病未治疗率也高达79%—92%。很多人都是在牙痛了的时候,才想到看医生。
专家指出,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常是缓慢发生的。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不易察觉,等到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时可能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治疗起来很复杂,患者也会遭受更大的痛苦,花费更多的费用,治疗效果还不一定十分满意。因此,应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每年至少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口腔疾病,早期治疗。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教授说:“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关系密切,是许多全身系统疾病的病因,口腔健康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牙疼不算病,是一段贫穷落后的历史、一种世俗落伍的观念、一套脱离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误区二:
药物牙膏可以治疗口腔疾病
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功能牙膏产品,商家往往宣传只要使用了该产品,就可以消除口腔疾病,“膏”到病除。
对此,专家指出,牙膏是辅助刷牙的一种制剂,可增强刷牙的摩擦力,帮助去除食物残屑、软垢和牙菌斑。如果在牙膏中加入氟化物、抗菌药物、控制牙石和抗敏感的化学物质,则分别具有防龋、减少牙菌斑、抑制牙石形成和抗牙齿敏感的作用。但应该注意的是:牙膏不是药,它只能预防口腔疾病,不能治疗口腔疾病,有了口腔疾病还是应该及时就医治疗。
中华口腔医学会预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科主任王伟健教授说:“中草药牙膏是中国特色,国外并没有。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看,目前对于各类中草药药膏功效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主任栾庆先教授强调:“不要迷信牙膏的作用。去除牙菌斑还是要靠机械的方法,即刷牙。牙膏的作用只是辅助性的,最重要的是坚持用正确的方式刷牙。”
误区三:
孕期、坐月子时不刷牙
“怀孕期间刷牙容易引起牙龈出血、坐月子刷牙容易引起牙齿松动”,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孕产妇不敢轻易刷牙。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台保军教授强调:孕期和产后更应坚持刷牙、漱口。怀孕时,孕妇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发生改变,会使牙龈的易感性增强,容易发生妊娠期龈炎,表现为牙龈充血、肿胀等。孕妇和产妇进食次数增多,食物中糖等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大,若不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很容易导致牙菌斑的堆积,引发口腔疾病。因此,怀孕、坐月子期间不刷牙的说法是错误的,孕产妇更应保持正常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漱口,早晚刷牙等。
王兴教授指出,已经有科学研究表明,孕妇的口腔问题会影响胎儿健康,孕妇牙周病与早产风险呈高度相关,牙周炎孕妇早产的危险度是健康孕妇的4.28倍,低体重儿生出率是健康孕妇的5.28倍。
专家进一步指出,一旦妇女已经怀孕,那么在怀孕早期和晚期接受复杂口腔治疗,会因为紧张和疼痛等因素,增加胎儿流产或早产的风险。因此,女性在计划怀孕时就应主动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内的疾病或隐患,避免在怀孕期间可能因为发生口腔急症,而带来的治疗不便和风险。
误区四:
乳牙坏了不用治
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到了6岁时,乳牙会逐渐脱落,长出恒牙,所以,乳牙坏了是没关系的。
对此,台保军教授指出:健康完整的乳牙是恒牙健康的基础,完整健康的乳牙列能够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可保障恒牙和颌面部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利于孩子准确发音,引导恒牙正常萌出,使儿童获得健康并使用终生的恒牙。
龋病可以引起孩子牙痛,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龋病长期得不到治疗可造成儿童偏侧咀嚼,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还可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和萌出。如果没有健康的牙齿,孩子就不愿吃含纤维多的蔬菜和肉食,造成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全身正常生长发育。因此,“乳牙总是要换的,坏了不用治”的看法是错误的。
专家指出,3—6岁是儿童患龋的高峰期,所以提倡学龄前儿童每6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误区五:
只要每天刷牙就万事大吉
很多人认为,坚持每天刷牙就可以保持口腔健康,牙病患者才需要到医院洗牙。
专家建议,普通人群除了每天早晚刷牙外,还应该定期洗牙。
牙菌斑、食物残渣、软垢在牙面上附着沉积,与唾液中的矿物质结合,逐渐钙化形成牙石。牙石表面粗糙,对牙龈造成不良刺激,又有利于新的牙菌斑粘附,是引起牙周疾病的促进因素。刷牙只能清除牙菌斑,不能去除牙石,因此应定期到医院由口腔科医生进行洗牙。洗牙是由口腔医生使用洁牙器械,清除龈缘周围龈上和龈下部位沉积的牙石以及牙菌斑。洗牙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的出血,洗牙之后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牙齿敏感,但一般不会伤及牙龈和牙齿,更不会造成牙缝稀疏和牙齿松动。定期洗牙能够保持牙齿坚固和牙周健康。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徐韬指出:“洗牙是最有效的去除牙菌斑和牙石的措施,去除牙石可以停止牙石内细菌毒素对牙龈组织的破坏,改善牙齿表面的美观程度。建议人们每6个月洗一次牙。”
●相关链接
正确的刷牙方法——
水平颤动拂刷法
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建议,对于成年人来说,应采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具体操作要领为:①手持牙刷刷柄,先将刷头放置于口腔内一侧的后牙牙颈部,刷毛与牙长轴大约呈45°角,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轻微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牙龈沟内,部分置于牙龈上;②以2—3颗牙为一组开始刷牙,用短距离水平颤动的往返动作在同一个部位至少刷10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继续拂刷牙齿的唇(颊)舌(腭)面;③刷完第一个部位之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的位置重新放置,注意与第一个部位保持有重叠的区域,继续进行下一个部位的刷牙;④刷上前牙舌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触龈缘,自上而下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时,自下而上拂刷;⑤刷咬合面时,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作前后短距离来回刷。
儿童学习刷牙,家长应帮助和监督。从3—4岁开始,儿童动手能力和四肢协调性明显增强,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舌侧需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侧、舌侧及咬合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孩子刷牙1次 (最好是晚上),直到上小学,这样才能保证刷牙的效果。儿童应选用适合自己年龄的儿童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