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湿冷天气 预防气喘发作
作者:淡妆


    ■淡 妆
  气喘好发于寒冷的季节,这是因为支气管受到刺激,产生气管收缩与慢性发炎反应,主要的临床表现如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闷、喘鸣、咳嗽等。气喘发作的频率会依个人病况而不同,季节变化是主要的因素之一,例如在春季及秋冬等季节交替时,最容易发作,而湿度高的地区发病率也高。
  中医认为,气喘和病理产物“痰”及久病形成的瘀象共同影响肺脏有关,且容易反复发作,以至于肺、脾、肾三脏腑受影响而亏虚,肺、脾、肾与体内水液的调节有关,因此会导致体内水液代谢失常。
  对于这类过敏性体质的治疗,中医强调“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即是在没有发病前,要固本调理体质,在急性发作期时,先要缓解症状,和解除致病原因如感染等因素。
  除了西医常用的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急性的气管收缩,中医会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辨证给予不同的治疗,例如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定喘汤之类的方剂。在慢性缓解期,可以分成肺气虚、脾气虚及肾气虚体质,使用“补虚类”的中药来强固患者的身体,减少疾病的发作,例如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或左、右归丸等。
  除了口服或吸入型药物以外,还有所谓的敷贴疗法,也就是中医古籍里称为“天灸”疗法,运用温热的中药局部敷贴在穴位上,达到疾病治疗或改善体质的作用。在民间的俗谚中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利用阳气旺盛的“三伏天”及气候严寒的“三九天”做治疗。
  三九天从冬至起算,每9天为“一九”,而“三九”,也就是冬至过后总共3个9天(2010年冬至是12月22日,第1个九日为12月31日,第2个九日为1月9日,第3个九日为1月18日),这时候的气候最为严寒。在这3个9天内(即1个月内),使用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等数种中药调成药饼,敷贴于穴位(如定喘、肺俞、膏肓等穴位)上,有使经络畅通,及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对抗气喘与过敏性体质常常需要多种方法多管齐下,穴位敷贴不失为一个不需要吃药的变通方法。一般来说,局部会有轻微发泡的情况发生,有些患者除了敷贴以外,还可以根据病情及体质状况配合中药治疗,更能有效地改善病情。至于孕妇、1岁以下幼儿及严重药物过敏者,并不建议使用此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医药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湿冷天气 预防气喘发作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