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首席记者 谢莉葳
“标准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产业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就在2010年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所所长文宝忠在牙克石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国际论坛上,曾言简意赅地点明了汽车安全标准立法的重要意义。而面对我国目前并不令人乐观的交通安全现状,2011年以至今后国家在汽车安全标准方面会有哪些新变化?未来安全标准到底往哪走?
日前,来自中汽中心汽车标准所的高级工程师孙振东,就上述问题对记者做出了解读。
严峻交通形势催生立法
汽车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安全一直是汽车人的奋斗目标,一些汽车制造商如沃尔沃甚至打出“造零死亡率的汽车”口号。但在我国,曾经的两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200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67759人;2008年5·12汶川地震遇难人数69185人。这意味着,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相当于每年一次5·12式的天灾。而此前情况更糟糕,从2001—2006年,我国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一直徘徊在每年10万人左右。
如此严峻的交通安全状况,急需立法以逐步消除带来危害的显性问题及潜在隐患。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及行业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部分涉及交通安全的法规。自2006—2009年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已有所下降,这与汽车安全标准的不断提升所带来的国内汽车整体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无关系。
据孙振东介绍,其中,仅2009年一年就颁布了8项汽车安全强制性标准,包括强制性国标《货车及挂车车身反光标识》《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乘用车内部凸出物》《乘用车外部凸出物》等。而值得一提的是,《乘用车内部凸出物》的国标11552-2009是我国第一次针对乘用车内饰包括仪表板等制定的内部碰撞防护标准。
儿童成为标准关注重点
相关数据显示,儿童是交通事故当中极易受伤害的人群。如何更好地保障儿童乘车安全?
孙振东介绍,今年在安全立法方面,儿童安全成为立法关注重点。比如即将推出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新法规,即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儿童乘车安全领域的一块空白。与此同时,包括ISOFIX儿童座椅约束系统、、专用幼儿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一批汽车安全标准也在制定或已上报待批。为了配合儿童座椅的新标准,涉及安全带及安全带固定点的标准也相应进行了修订。
此外,孙振东介绍,随着校车安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有的学校提供专用校车接送学生。为保证校车达到安全标准,中汽中心标准所组织专家共同起草了两部最基本的学生校车安全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据孙振东介绍,这两部标准也都属于强制性国标,部分内容借鉴了校车安全技术较为发达的美国,“以后我们还会陆续出台幼儿校车的标准。”孙振东说。
气囊标准正在制定中
近几年由于气囊没有爆开引发的纠纷呈上升趋势,气囊标准的制定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去年国标委批复一个标准项目——《气囊误作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目前国际上各国都没有气囊安全标准,但是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孙振东告诉记者,“我们也是想根据中国道路情况来起草真正适用于中国道路的气囊误作用的要求。”
与此相关,孙振东介绍,汽车安全带提醒装置、车辆爆胎监控系统等标准也正在制定中。
孙振东介绍,正在修订的《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新增了两大内容,一是为配合完成商用车标准体系部分的安全要求,增加了N1类车型。另一变化是增加了一些台车试验的内容,对于安全带、安全气囊、座椅滑轨等性能测试,采用实车碰撞的方式,对企业来说开发成本较高,新增加的台车试验程序,可以用最低试验成本来代替这些只需更换重要安全部件、对车身结构及外形没有影响的简化试验。
未来汽车安全标准的发展趋势
“中国最早从1999年执行第一部汽车正面碰撞标准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长期从事汽车安全技术与标准研究制定工作的孙振东,曾主持研究与制定了7项汽车安全国标。他表示,汽车安全技术近几年进入快速发展期,消费者购车理念也由价格转为安全,乘用车已逐步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安全评价体系,但是商用车安全性评价进展一直比较缓慢,因此汽车安全标准的制定将从乘用车逐渐向商用车发展。“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也应加强研究和制定”,孙振东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如何引导健康、安全、有序的发展也是标准义不容辞的责任,安全标准的制定也要跟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为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中国正积极参与国际汽车安全法规的协调与合作,在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制定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侧面柱碰撞等方面酝酿出台新标准。
相关链接.....................
半数以上强制性国标涉及汽车安全
目前我国汽车安全标准包括以“GB”打头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以“GB/T”打头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以“QC/T”打头的汽车行业标准。
据统计,目前我国强制性国标共105项,其中涉及汽车安全的共69项,占65.7%。推荐性国标55.5%涉及汽车安全,共126项。汽车行业标准的14.9%涉及汽车安全,共97项。
孙振东从预防安全、降低伤害和乘员保护三个方面,对汽车安全标准进行广义构成体系的划分。以法律约束力最强的强制性国标为例,预防安全类包括视野及指示与信号装置、照明与光信号装置以及制动、转向、轮胎等标准,共34项;降低伤害类主要是涉及座椅、门锁、安全带等约束系统、车身凸出物、防止火灾等标准,共16项;乘员保护类包括碰撞防护、车辆结构与防盗等标准,共19项。汽车安全一直是强制性国标立法关注的重点。(谢莉葳)
新批准发布的汽车安全标准强制性国标
标准名称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2009年9月30日 2011年1月1日乘用车内部凸出物 2009年9月30日 2012年1月1日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 2009年9月30日 2011年1月1日乘用车外部凸出物 2009年9月30日 2011年1月1日
正在制定或修订的汽车安全标准
标准名称 进展状态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正在修订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正在修订气囊误作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正在制定汽车安全带提醒装置识别系统 正在制定车辆爆胎监测及控制系统 正在制定机动车辆间接视野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已审查专用幼儿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正在制定专用幼儿校车座椅、约束系统及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正在制定